August 28, 2006

完整版的紐約客(New Yorker)雜誌硬碟



完整版的紐約客(New Yorker)雜誌?
MySpace才說要出印刷雜誌,
老牌印刷雜誌紐約客卻出版了隨身攜帶版的硬碟或DVD。

從1925年到現在,共4000集,
賣300美元,你會買嗎?
(我只想買所有的漫畫!)

延伸閱讀:
The Complete New Yorker on an external drive (and DVD)

Skype的公用電話

根據澳洲報紙THE AGE的報導,
澳洲已經準備要推出VoIP的公用電話了。

曾經在台灣的火車站看到中華電信有螢幕的上網設備,
那時候還沒想到那麼以後就可以用那個來打電話。
所以以後可能不只有Skype phone,
也會有Skype的公用電話了。
其實早就可以有了....

延伸閱讀:VoIP payphone ready to roll

MySpace要出雜誌?





根據美國AdAge.com
MySpace正在認真考慮要出版和網站相輔相成的雜誌,
內容從音樂到社會流行,凡原MySpace使用者有興趣的東西,
都可考慮出現。

出雜誌,賣廣告是一種商業模式,
不過,我倒是些許懷疑,年輕人有多少人會買雜誌?
但是我猜傳統媒體廣告商,還是會很習慣地買單吧。

昨晚看到這則新聞時,覺得有趣,
今天早上卻從我的bloglines裡,看到好多臆測的雜誌封面了...。

另外,這期的Fortune,也以MySpace為封面故事,還總編輯親自出馬呢!



等我有空讀完,再來update!

Update:
John Paczkowski對MySpace雜誌的嘲諷
Techdirt:福斯總是要把新媒體弄成傳統媒體

August 16, 2006

Sun CEO's Blog 昇揚電腦執行長的部落格


今天早上蒐集資料寫東西時,
看到The Economist網站,
點了幾個連結看看,
看到Jonathan's Blog覺得這個人的照片很可親,

後來才發現原來他是Sun的執行長...
(其實是先發現,ㄟ,這個人的部落格裡怎麼有Sun的廣告,
好怪喔,才注意到他是誰...)

下午看外電時,又看到NY Times裡有一篇文章在說他,
文章開門第一句話就說:
「CEO們,都避免做些危險的事,比方說跳傘、攀岩、賽車和寫部落格。」
(原來寫部落格是件危險的事情!!)
但是Jonathan卻是美國Fortune 500 大公司裡,
屬於執行長層級裡唯一寫Blog的人。
紐約時報的記者在文章中勝讚他兩年來的恆心,
也為他長期以「Blog做為溝通橋樑」拍手鼓掌。

文章裡當然也稍微數落了蘋果的賈伯斯和微軟的包爾曼,
奚落微軟自己說全公司有3000職員在用Blog,
但卻沒有半個高層願意選擇用Blog來溝通...
(這點我不是很同意,微軟現在的軟體架構總裁,Ray Ozzie,在MSN Space裡有一個,雖然好久好久沒有update)

文章裡還說,寫blog和寫email一樣,已經是企業老闆躲不掉的宿命,
也奉勸老闆們,別雇用槍手來寫blog,即使文筆不怎樣,
有誠意、有恆心就好。

嗯,Blog真的不好維護,因為要有恆心,還要有料,
這兩件事情,並不是人人求之,就可得之的。

延伸閱讀:
http://blogs.sun.com/jonathan
The Economist Global Technology Forum

August 15, 2006

IBM PC 二十五週年慶





聽這星期的TWIT時,
聽到大夥在談8/12是IBM PC 二十五週年慶,
PC World 準備了一個「史上最好的25台電腦」名單
(The 25 Greatest PCs of All Time):
排名第一的是1977年的Apple II,
25名裡有5台是蘋果電腦,蘋果電腦還真不簡單。

TWIT裡,所有人對這份名單都有些意見,
爭吵多於讚美。

不過,看看以前的電腦,
再看看現在我們用的PC或NB,
無論軟、硬體,都有十足的進步,
很難想像那時候是怎麼用電腦的!
(有的連1M的記憶體都沒有!)

August 10, 2006

Kevin Rose上了BusinessWeek的封面


二○○六年八月十四日《商業週刊》(BusinessWeek,簡稱BW)的封面是Digg.com創始人凱文‧羅斯(Kevin Rose),標題是「這小孩如何在十八月裡賺進六千萬美元」。

BW封面故事全文才上網不久,第二天開始就在美國部落格世界來掀起責難風暴。直到8/10,從Technorati的連結看來,至少有三百五十篇部落格文章在談論此事,而每一篇部落格裡,讀者的評論少則幾篇,多者則半百。


把Digg寫成封面故事,本身並沒有問題,畢竟Digg是Web 2.0世代裡,具代表性的網站:社群、使用者貢獻、新聞聚集。Digg受到百萬網友每日造訪,受歡迎的程度使其他新聞媒體網站順勢做了「digg this」按鈕,網友讀新聞時可按下「digg this」,好讓自己的新聞能出現在Digg的首頁。

同行相輕
我的觀察是,多數嚴批來自新聞記者的部落格,或是和Digg類似的Web 2.0網站創始人。犀利的批判,把BW此篇報導罵得一無是處。

責難多落在標題,認為標題誤導讀者,以為Digg以六千萬美元賣掉了!讀完全文才發現,作者引用不具名來源,估算Digg目前價值兩億,而羅斯擁有公司股權三○%,所以才會出現六千萬的字眼,而標題用「賺進」(made)一詞更引發激辯。另有譏評,羅斯已經二十九歲,還用「小孩」(kid)這字眼,簡直侮辱。

也有人說報導內容還好,點出Web 2.0可能泡沫的狀況下,羅斯擁有的只是紙上錢財,但雜誌編輯為刺激賣量,而錯下猛標。因為標題給讀者的期待和內文完全不合,也引發許多人批判文章的風格和寫法,認為BW根本就是毀了信譽,犯了以前吹捧網路的錯,刊登毫無根據的片面文章。

當然評論當中也不乏普通讀者,覺得文章本身是個好故事,把羅斯一路從一九九九年輟離大學,遠從故鄉拉斯維加斯搬到矽谷打天下,又到洛杉磯主持科技節目,泡沫後再回到矽谷創業的點滴寫得很精彩。

網路提供多面向的資訊
在還沒有閱讀BW封面故事前,我已先聽了BW老編和作者對談的播客,瞭解這是歷時四個月的採訪報導,兩位年輕作者的說著採訪經過,和一些無法用文字表達的心聲;當然老編也質疑了六千萬數字的來源,她們也提出了解釋。

而在美頗受歡迎的播客「科技週談」(This Week in Tech)則親訪羅斯談論此事。羅斯說,能成為封面人物的確很高興,Digg也確實很受歡迎,但「我不是個百萬富翁,甚至連千把美元都沒有,我連搬新家想買新沙發的錢都付不起」。

耳機塞在耳裡,我聽著作者的心聲、受訪者羅斯的喟嘆,走看部落格世界的冷嘲熱諷,…網路的發達,讓所有讀者的聲音清晰易見,而網路媒體形式的多元,更彌補印刷媒體的單向表達,再一次,我感受到網路世界的力量。誰還在說網路會泡沫化呢?

延伸閱讀:
**嚴厲的批評,連作者和BW的老牌記者都來回應
**"BusinessWeek" "Kevin Rose" per day for the last 30 days.
Technorati Chart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