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ust 31, 2007

你我ㄧ起成就3D擬真影像



你的、我的、大家的照片,只要有效集合在一起,就成了最立體、最動人的3D擬真魔像。cross photos, cross users in social experience ....讓人絕對驚奇地的一段影片...

Blaise Aguera y Arcas是Seadragon(微軟於2006併購此公司)創辦人,他在影片中所介紹的Photosynth技術,可以分析大量相片群(如Flickr),然後找出類似主題的照片,組合成3D擬真相片。藉由一個主題,網友可以從各角度或更細微地角度來看東西。

技術很棒,但若沒有網友群策群力的大量照片,Photosynth就一點也不酷!網友的照片遍佈各處,散落在Flickr裡,但靠著Photosynth就可全部集結,成為震撼人心的作品!這是群體協作(mass collaboration)的成功力證!

更多相片集錦,請點選微軟的Live Labs網站:Fly. Zoom. Explore. View photos as you've never experienced them before.

update: 我真的很驚訝他所發展出來的技術,因為我曾經做過一陣子虛擬實境的專案。另,正如他在影片裡所說的一樣,怎麼會是微軟買了這技術?!

August 30, 2007

紐約時報的MyTimes


在MyTImes裡,可以訂閱各種RSS,
除了紐約時報本身的精彩內容外,
WSJ、Washington Post、BBC....甚至是Yahoo News都有,另外,還有Flickr照片精選...
(當然所有內容也很容易移來移去或加個pages)

My Yahoo之外,有iGoogle,
兩大之外,還有頗受歡迎的netvibes
看了又看紐約時報剛開放的MyTimes
除了記者建議(journalist suggestions)讓我覺得很受用和新鮮外,不太懂,MyTimes要幹嘛?

真的,看到自己喜歡的記者所建議精選的RSS訂閱外,
要我在MyTimes裡看其他媒體新聞?
怪怪的!除非這些新聞是紐約時報編輯嚴選,
不然和我從MyYahoo, iGoogle, Netvibes看,有多大差別呢?

不懂?MyTimes是為了要網友停留在紐約時報網站的時間長度增加,
好爭取高的廣告價錢?
那乾脆也送我個免費信箱或儲存空間吧!
這樣我會一直都停在MyTimes裡。

August 25, 2007

諾基亞的新SNS網站:mosh

諾基亞(Nokia)推出新social network網站mosh,等了好幾天,終於收到可以讓我登錄的email,馬上在用手機和電腦的瀏覽器來玩玩看。

用我的SE990!來玩,很順,界面設計流暢,很快地就把手機裡的影音傳上去。
除了影音外,圖像、鈴聲、遊戲、檔案、程式...都可上傳分享。
用電腦來玩,更簡白易懂,
可以用tag或正在上網者的人名,看到其他人上傳的東西,
看到喜歡的,可以立刻分享、收集或下載(share, collect, or download)。

隨便瀏覽了一下別人上傳的影音,
馬上就看到Steve Jobs 那場在Stanford大學的著名演講
這場演講的結尾句:"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是2005年之後,我在數位時代工作場域,
一直用來激勵自己的一句話。
藉由試用mosh的功能,在文字版本第一次看到現場影音版本,
聽到最後時,淚水忍不住盈溢...。
其他細部功能,我就不多言,
有興趣者,請自行玩一下。
從國家的分布狀況看來,
我目前大概是台灣極少數在使用這個平台的人。

事實上,我對Social Network網站(=SNS)一直持保留態度,
Twitter、Buboo、各書簽網、各書櫃網、facebook、MySpace...
因為工作,我都試過,但都會馬上關掉或不用,或僅偶爾想起老友時才用一下。

原因是,我在現實生活中,本來就不很會和他人mingle(攪和)的人,
在網路上,除了工作外,我好像也不太會用網路交朋友,
但是,我倒真的因為網路認識一些人,
或和一些從未見過面的人一起利用網路來工作。

這些我沒有手機號碼,卻僅有網路ID的cyberfriends,
我大多用MSN, Gtalk,和email繼續連絡著,
我們都沒用SNS連絡。

一直思考,SNS對我的意義,對其他網友的意義,
對年輕人或對老人的意義。
目前為止,我沒有答案。

或許mosh又是另一個我嘗試後即忘記的網站,
不確定中。

延伸閱讀:First Look at Mosh, Nokia’s Social Network

August 23, 2007

既是MP3,也是CD播放器




由設計師Yong-Seong Kim所提出的一款新型MP3 player,
既是普通的MP3 player,可隨處掛上脖子或塞入牛仔褲口袋;
然而,遇見過往的舊朋友--CD,
只要像拉開紙扇般,
就可輕易聆聽CD。

可否一邊聽CD,一邊就順便轉成MP3檔案,
我沒找到答案!

延伸閱讀:Dual Music Player That Plays Your MP3 Collection & Your CDs

我是那個最後才跳進Internet的笨蛋?



"Am I the stupid person who are not rush to Internet?"
「我是那個最後才跳進Internet的笨蛋?」
是我看完Amazon.com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2003年演講後的一句話感想。

以前我聽過貝佐斯在Web 2.0 Conference的演講podcast
那次的感覺是,聲音驚艷大過實質收穫和感動。

TED.com這段影片有影像,感覺生動很多。
2003年影片,那是Internet的低潮期。
但他的演講,卻讓人在笑看影片之後,低頭沈吟許久。

一般媒體總愛用挖金礦和Internet生意類比,
雖看似合理,但貝佐斯卻嘲諷這類比的淺薄。
真要比擬Internet,貝佐斯認為電力產業可能較好。
要把電送到每ㄧ戶人家,要讓家家戶戶有燈...這是一件多麼巨大的工程!
當年把電送到每一戶人家的Killer Application是電燈,
所以所謂的電源插頭,其實就是裝設在屋頂的電燈泡接頭。
之後,因電所設計的其他application,也就是電器,
如,電風扇、吸塵器、洗衣機、烤麵包機...
剛開始插頭也都是那一個電燈泡頭,(影片裡有圖,很有意思)
在那時候,用洗衣機可能是件超級危險的事情...

電話線或同軸電纜,加上電源線,加上設定...
電力之上,還有電訊產業,再來才是Internet。
看看我們桌上連接電腦和寬頻router的各式插頭,
這些混亂,僅證明一件事情,那就是Internet產業才剛開始。

寫了這麼多,只因為,想說服你看一下他的影片,
再多想一下,你和Intenet的關係。

August 21, 2007

臉部美容跨入遊戲產業



任天堂對女性和美容市場可愈來愈認真,
推出《大人的 DS 臉部訓練》,一個有攝影機的卡匣,
就可透過DS掌上型遊戲機,
鍛鍊臉部肌肉,讓消費者呈現最生動美麗的表情。

表情肌鍛鍊法(Facening)」官方網站可了解臉部訓練在日本可是行之有年的專業課程,出書、出DVD...小熱門,
任天堂則讓這課程,轉化成人人可隨身攜帶、自我訓練的新科技產品!
延伸欣賞:

酷又新潮的血糖偵測器


丟掉那些笨拙的血糖偵測器,
糖尿病人這回可以買到比iPod更酷的數位玩意!

部落客 Amy Tenderich 曾經寫信給蘋果執行長Steve Jobs,請他也為糖尿病人設計一款和iPod一樣酷炫的血糖偵測器。
想也知道是沒有下文囉,但是設計公司Adaptive Path卻很認真的依照糖尿病換需求、時尚美感和使用親和力,設計出這款名為Charmr的血糖偵測器

設計的故事如下


延伸閱讀:一定要看的charmr project網頁,喜歡他們腦力激盪的白板

鮮味vs.商業判斷的文章


網路書店Amazon.com每月的播客Amazon Wire
這個月訪問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

親耳聽到cyberspace創始者談自己的新作《Spook Country》,
讓我在深夜裡無法入睡。

徘徊在客廳和書房,走在沒有開燈的空間裡,
無線寬頻router上閃爍不定的綠橘光點,
鍵盤透閃著銀白亮光,正在休憩卻等待主人隨時啟動的MacBook Pro,
一些無時不stand by的電器和躺在桌腳和牆角的安全延長線插座...
望著窗外,近處城裡的霓虹燈和很遠處南寮海濱公路延綿無盡的霧橘路燈...
我彷彿漂浮在吉布森最擅長描繪的cyberpunk科幻國度裡。

訪問中吉布森談到,
寫給書商的企劃書裡其實很多角色到後來並沒有存活下來...
這讓我感觸良多。

部落格文章,說到底都是部落客最真實的心聲,
沒有經過任何編輯整理和修潤的文字,
鮮美是部落格最吸引人的原因。

編輯編過的文字並非不好,
而是在精準商業邏輯之外,少了鮮味。

當過編輯和作者的我,
編過別人的文章,
也看過別人編的「我的」文章...感念!

延伸閱讀:
**Discovery: 電影《駭客任務》(The Matrix)源自吉布森1984的小說《神經異魔》(Neuromancer )
**專訪全文:read the full transcript of the interview (以下為節錄)

Amazon.com: We have your original proposal for the book up on our site, and the thing that struck me immediately was that none of the characters you discuss ended up, at least with the specifics that you give them at the time, in the final book. I'm just curious how you progress from one group of characters to another as you're planning the book or writing it.

Gibson: Well, I think the key thing there is that I never really believe in the proposal.

Amazon.com: Does your publisher believe in it?

Gibson: I don't know--it seems to be a sort of ritual object and I've actually been afraid to find out whether or not I could get a contract without one, but I've been surprised a couple of times when characters from the proposal have actually survived to publication. They usually wind up being tweaked beyond recognition.

Amazon.com: Do they ever survive into a different book? You've created this idea and you go back and find this person you put in the closet and find a place for them later on?

Gibson: That's interesting. I've never actually checked. I usually never look at them once the proposals are in. [laughter] I definitely don't look at them during the writing of the book. No one's complained so far.

August 14, 2007

情報人員最愛編維基百科?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研究生Virgil Griffith寫了支程式Wikipedia Scanner,追蹤wikipedia上的使用IP,想了解到底那些人最愛編寫維基百科(wikipedia)的內容。

「只要基礎夠大、自動化,就好做,」Virgil Griffith告訴Wired雜誌

研究結果顯示:來自260萬個組織或個人,共執行約530萬次編輯。這些編輯人員來自美國中情局(CIA)、國會辦公室、微軟或Wal-Mart等大型企業。

CIA中情局?當我讀到這段報導時,不禁懷疑起,說不定維基百科處處是機密。全球各式版本的wikipedia資料都有,文章的背後說不定意涵都不同,大隱隱於市,真正的情報資料原來全都在暗藏在公諸於世的維基百科裡(呵,難怪中國要禁!)。

是,怎樣,夏天太熱,午後的大雷雨讓我太異想!

延伸閱讀:See Who's Editing Wikipedia - Diebold, the CIA, a Campaign

August 13, 2007

Facebook公司內的長相

我喜歡Facebook公司內的壁畫,很有藝術氣息!
我喜歡Facebook內茶水間的豐富,原來不管是加班,還是早餐,或是口渴了,這兒都有喝不盡的咖啡和果汁...

你呢?你喜歡什麼?

August 12, 2007

返校前的虛擬裝扮活動



暑假接近尾聲,又到了快開學的時間了,
各大賣場和百貨公司開始為了back to school正開始摩拳擦掌。

看到美國百貨公司Sears在網路上推出e.Me活動,
感覺網路生活和真實生活的界限,真的愈來愈薄弱了。

試用Sears+Meez的網站,在上面替自己虛擬人物挑衣服時,有些衣服會跑出細部介紹,如果真的覺得穿在虛擬人物上很滿意,就可直接連到Sears商務網站,也替真實生活中的自己買一件。

e.Me活動還可讓年輕人互相評比,看誰最正?誰最是個型男?
想了解青少年文化,年輕人的口味,這兒(e-Me Gallery)最快讓你懂!

延伸連結:
三分鐘亂試做的e-Me,去玩玩看吧

August 9, 2007

iBloglines?當然是,看,沒有!

 
Posted by Picasa
一直習慣用Bloglines當RSS閱讀器。

原因是:只要靠著瀏覽器,
不論走到哪兒,我都可以看東西;
也備有mobile版本,
所以通勤時,從我的SE P990i上看來,可接受。

iPhone出來後,
Blonglines馬上推出iBloglines
看起來真舒服!

用自己的SE P990!來試看看,
真是太肖想!
iBloglines?當然是,看,沒有!

紐約時報買下一個作家部落格


不僅Web 2.0新公司會被買走,
成功的部落格也能成為媒體的購併對象。
因為《蘋果橘子經濟學》一書而成立的Freakanomics 部落格,從2005年3月開站以來,一直受到網友青睞。2007年8月8日開始,這個部落格出現在紐約時報網站
「這是紐約時報第一次買下個人部落格,但不會是最後一次!」紐約時報網站的總經理Vivian Schiller表示

缺有觀點的好記者?挑幾個好作家部落客,買下!

延伸閱讀:Freakonomics: A Rogue Economist Explores the Hidden Side of Everything

Update:今天看到的另一則新聞Clipmarks(IX Blog曾寫過報導)即將被傳統媒體Forbes買下來。看來,傳統媒體要解除網路新媒體帶來的焦慮,最好的方法,就是買,買,買。

Forbes為什麼要買?買下技術和工程師,買下網路文化,買下網路社群...

另,今天也看到一個很棒的影音,解釋所謂Clipmarks這樣的社會書籤(social bookmarking)到底是什麼?很有趣的手法,讓人莞爾。

August 7, 2007

Facebook:廣告費一個月新台幣150萬



關於Facebook的新聞實在太多了,
這個新網站很可能是繼YouTube之後,
另一個媒體最愛說的網路明星。

看到Facebook在今年二月的廣告報價就已達一個月約新台幣150萬(5萬美元),
一次綁3個月的報價(上圖,3個月15萬美元),
難怪Facebook創辦人Mark Zuckerberg要拒絕Yahoo的開價購併

延伸閱讀:
Facebook Advertising Revealed
Facebook’s Advertising Rate Cards Unveiled!

夢想中的環保居家環境



親手蓋了的一棟房子
它很eco-friendly,用很少的水和能源。
一邊在蓋這個房子的時候(也就是玩遊戲),
一邊就在學習環境保育的知識。

如果有一天,
買房子前,能先在網路上蓋個自己喜歡的樣品屋,
那有多好啊!

注意喔,我的網路環保居家有一台 hybrid car....
我在Abodo的鄰居,一位來自荷蘭、另一位來自美國佛州,
我就住在海灘邊...真是我夢想的地方。

延伸連結:去蓋一棟你的環保家

August 5, 2007

冰熱相容的冰烤箱或烤冰箱?



昨晚烤好卻吃不完的菜餚,就留在烤箱裡,別管它們吧!

惠而浦(Whirlpool)的新烤箱除了可以當個正常烤箱外,
也可當冰箱來用。
設定好時間,東西可以放置其中慢慢化冰、然後烤熟。
也可慢慢降溫,變成一個冰箱來儲存保鮮食物。

把兩種完全不同功能的產品混搭在一起,看起來「倒行逆施」,
卻可能是天底下媽媽最想要的產品之一。

August 4, 2007

親耳聽安德森說長尾



幾乎天天有人因為長尾理論,從Google到我這兒逛。
今天正好看到長尾理論作者安德森的精彩影音
雖然是2004年就拍好的video,
但安德森的演講圖文並茂,能在地球彼端親耳聽到他演說,
真不得不感謝Internet的無遠弗屆。

雖然題目是科技的長尾(Technology's Long Tail),
但這演講聊得較多的是技術的成長曲線、4個必經階段和他當時正在注意的科技趨勢。演講的最後就是他最近在熱談的Free的概念:「免費是矽谷給全世界的最棒禮物...」。

原來大師的想法都是一貫相成,早已了然於心。

延伸欣賞:去看更多精彩的演講:Inspired talks by the world's greatest thinkers and doers

August 2, 2007

IT酷產品誕生記


在CNET上看到一則video
訪問Frog Design的創意總監Jennifer Kilian。
從video裡可以看到好幾代不同的麥金塔電腦,
也可以看到他們可以利用一種printer,
馬上就可印出設計師設計出的外殼!
很有趣。

Frog Design提供創意策略諮詢,
主要幫忙客戶找市場機會,將想法轉成真正誘人的產品和服務,
訪問中談到:用了感情的深情設計,才能感動人。

Frog Design的公司大事紀(Timeline),也做得很吸引人,
原來是家1969年就誕生的公司,難怪公司裡有那麼多麥金塔!

延伸欣賞: how cool tech products are bor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