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l 30, 2010

通勤路上


從新竹到台北,在通勤的路上,常會聽到一些珠磯。

情節一
某天,接駁車座位後兩位人士在聊天。
因為他們說話聲音不小,早已超過我iPhone Podcast音量,
再怎麼放大聲音,也蓋不掉他們話聲,索性只好聽起來!

兩位都是教授,太詳細的科目內容就不說了,因為一說,就很明顯,容易猜出是誰。

甲:「花了三年寫好這本教科書,我想應該是全球僅有的,不然絕對是中文僅有的。...」
乙:「哇,這裡面的圖都是你自己畫的嗎?好厲害!」
甲:「對,是我親手畫的,我對美術很有興趣,所以都是自己畫...」
乙:「你也會出英文版吧?」
甲:「有啊,我有考慮。正在準備。」
乙:「那別忘了,也出簡體版...」
甲:「唉,簡體版,別說了,沒那麼容易,問過了,他們管得很嚴,都要審核...」
乙:「教科書也要審?」
甲:「對,要到高教司申請,然後還要在那裡和他們出版社合作,才能出版...」
乙:「那為什麼我們有那麼中國來的論文和教科書,現在看到的,都是他們那邊的,只是轉成繁體...」
甲:「我們這邊沒有管制,他們那邊管得很嚴格。...」

情節二
兩位男性,看似精明幹練,穿著西裝革履,聊起電子書的價格。
甲:「大約十分之一的價格,我才會考慮買。網路上太多資訊,替代性很高,沒必要買。」
乙:「我比較喜歡用聽的,博客思聽不錯,聽到真正喜歡的,會去買書來看。」
甲:「兒童書,我會買,女兒若喜歡,我就會幫她買。」他拿著iPhone說。
乙:「博客思聽對我有用,坐車時聽,很好,要我付費或聽廣告,我都願意。」他耳朵的確還塞著白色的耳機。

感想:
一,對岸的東西過來,是撲天蓋地的簡單,就像沙塵暴,說要來就來,我們擋也擋不住,更何況是,連擋都沒擋(我沒有在影射ECFA愛個發,是你自己的延伸聯想!)。我們東西要過去,是什麼都要查,查到後來,大家累了,倦了,就放棄了。電子書呢?情況可能會更糟一點吧!

二,十分之一的價格?好,這位先生,你賣啥?保5%、保3%習慣了?你賣得東西價格有多漂亮,電子書這麼不值錢!氣!

好啦,其實也沒多生氣,還有很多可說(有生物科技,健康食品,也有名人...),列舉一二,讓荒蕪的版面長點草。

實在無暇。

April 16, 2010

ebook business = laboring business


電子書生意=勞力密集生意

「可不可以問個簡單問題,為什麼沒有大量電子書,現在不都用電腦,都有電子檔了?」

過去一年,在一些電子書產業會議場合,才剛簡報完,連大氣都還沒喘一下,這天外飛來的提問,就迎面襲來。慌亂接招,我嘮叨、詞不達意地解釋,若真要EP同步(E電子書、P紙本書),牽涉到出版社的「生產流程改造」,目前許多出版社才正要開始。流程改好後,未來新出版的書籍,就有可能EP同步。已出版的書籍,從P到E,若出版社檔案管理「良善」,找得到印刷前的「最後完美」電子檔,拿出這最後電子檔,就可做成「現階段」可販售的電子書。若找不到原始電子檔,則需掃描舊書,重新製作電子檔。電子書在傳送到平台販售前,需校稿。掃描過的檔案、轉過的檔案,常有錯字,一校,二校,三校都需人力。......

夠不夠囉嗦?

其實我真的很想說,製作電子書是個勞力密集的行業。我的簡報不也是個電子檔,但怎麼沒法變成可以上架販售的電子書呢?寫好的Word文章,要變成簡報,不也需要大標、小標,一個個改,精簡字句、放大文字,重新編排嗎?一個個現成的電子檔不等於一個個可以販售的電子書。如果是,哪會沒電子書可看呢?

轉檔,耗費人力。若「現階段」已有定好的電子書標準格式,倒還可開發電腦程式來幫忙轉檔。即便如此,最後還是要靠人的眼睛來校稿,而且還要找看得懂文章內容的知識(knowledgeable)苦勞來檢視,才挑得出錯。更何況,目前每家電子書平台販售的電子書都些許不同,做好的電子書還得分別「調校」。

一本兩百多頁的商業管理紙書,沒圖、沒表格,以印前最後完美電子檔,要轉成目前可在中華電信Hami書城、明基電通台灣伊博數位書屋上可販售的epub電子書,大約至少需花上6小時人力。這還不包括三次認真校稿的時間。愈大部頭的書,當然愈花費人力。

已開始走上流程改造的出版社,除了編輯要轉換目前手邊熟悉的使用工具外,評估員工的績效指標也將改變。同時還要增加新職能,以前有實體庫存書的壓力,現在則有保有雲端書櫃、使用者資料、電子書備份、內容素材儲存、數位行銷、SNS䓁...資訊科技軟、硬體壓力,誰能在瞬間變出那麼多人力、物力、腦力?

為了充實台灣電子書庫,讓電子書城有貨可賣,知識苦勞們笑稱自己是數位阿信,不倦勤地趕工,也有說自己是數位黑手,孜孜不怠地清除過往紙書留下的業障!買本電子書吧,讓知識苦勞們的工作,有些合理的報酬吧!

註:本文改寫後,刊登於2010.05《數位時代》。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