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31, 2007

iTunes上開賣DRM-free的音樂了


今天用iTunes來update平日常聽的podcast時,
發現多了iTunes Plus的按鍵,
按下之後,要我下載iTunes 7.2。
之後就可看到iTunes Plus的內容,
原來就是DRM-free的音樂商店。

今年二月的賈伯斯先生的呼籲終於成真。

點選最近在各blog沸沸揚揚、才最新上線的Paul McCartney廣告,
可看到一張張歷年來Paul的相關專輯。
最新的一張〈Memory Almost Full〉,6月6日才正式開賣,現在以14.99美元接受pre-order,
整張專輯包含了16首最受歡迎的歌、他自己的評論、一支pre-order才附送的video和專輯完整數位目錄。

我也試著點選其他EMI歌手,如ColdPlay,每首DRM-free歌曲都以1.29美元開賣中。

瀏覽著這些目錄,差點都忘了我原先要辦的正事--聽每天該聽的podcasts。
若從一張專輯的價位來看,有些專輯一整張有22首歌,才9.99美元,和台灣市場所有販售的CD相比,其實真的不貴。

逛著逛著,購買的衝動愈來愈熾烈!
彈指之間,可以把所愛的音樂一次收集、買全,真的很方便!
只可惜,先得用個美國住址,把iTunes account開通...。
這還真無語!

延伸閱讀:iTunes goes DRM-free with EMI
數位鎖解開了!蘋果也解套了!

May 10, 2007

渴望綠產品


五月二日蘋果網站「熱門新聞」出現創辦人兼執行長賈伯斯(Steve Jobs)的文章。以《更綠的蘋果》(A Greener Apple)為名,賈伯斯宣布蘋果未來的環保計畫:今年開始,所有顯示器將換成LED背光源(省電);二○○八年底前所有產品停用砷物質、聚氯乙烯與含溴化阻燃劑,最後則將全面停用水銀。

當然動用到賈伯斯出手,必定是蘋果已感受到消費者在追求更炫的電子產品外,對於電子產品是否環保、是否有回收政策或更新的環保創新技術(如節能、無毒)…等都愈來愈重視。

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在二○○七年四月第三度公布全球著名PC和手機大廠的環保指數。滿分為十分的指數上,蘋果僅得到二‧七分,是十四家廠商中的最後一名。

其他大廠在前後三次的排名中,環保指數都有進步,聯想、摩托羅拉和宏碁在綠色和平組織去年第一次公布時是倒數最後三名,分數都在二‧三分之下。然而經過大半年的努力,所有廠商的分數都進步了,唯有蘋果留在原地踏步,成為吊車尾的公司。

許多愛蘋果的環保人士成立了一個「我要綠蘋果」(www.greenmyapple.org)的網站,利用影音、海報設計比賽、傳卡片等活動,想要讓蘋果和賈伯斯對環保議題發聲。甚至還動用了也是蘋果董事會成員的環保活躍份子高爾(Al Gore)在蘋果董事會裡說項。

雖然很多網友在部落格裡一句句分析賈伯斯的宣言,認為賈伯斯滿篇只是高調(完美的行銷語言)、諷刺(間接貶抑對手戴爾和惠普)和反籲(綠色和平你算老幾,要來管我蘋果),不過綠色和平組織還是在馬上回應蘋果,說如果真的做到了賈伯斯宣言所稱,將可提高指數到五分。

宣布要做,和真的做到,距離還有一大段。但是從賈伯斯去年九月接受媒體訪問時說過,「一台汽車對環境的影響絕對超過十萬台iPod」的傲慢語言變成如今「將全面回收iPod」宣示,蘋果應該是感受到極強大的環保壓力。

蘋果的確也有在做,從第一個iPod改版到最新的iPod,外在包裝已經減量許多。不過綠色和平組織要得更多,他們要蘋果以最創新的領先技術,在產品上就要消滅電子毒物(iPoison)和電子垃圾(iWaste),而不是只是包裝。

望著書房裡的電腦、筆記型電腦、PDA和手機。這些電子產品都有兩、三組以上,電源線、各式排線(USB、IEEE…),其實真的很頭痛。雖然正在考慮要換筆電,但我一直覺得正在使用的筆電一切都還好(螢幕、滑鼠、鍵盤、DVD…),就是CPU和RAM有些不夠,但是我就是不懂,為什麼不能把筆電拿回原廠汰換老零件?有必要再花好幾萬再買一台全新筆電?難道不能有樂高式的筆電設計?

以工業設計外型來打響品牌知名度早已白熱化也過於表象,想要更上一層樓,宏碁、華碩應更積極以環保設計為技術突破和創新,這樣台灣品牌和技術才有可能超越蘋果,成為令人渴望或讚譽為堅若磐石的產品。

延伸閱讀:圖說綠色和平組織2007年4月第三度公布的評比,蘋果排名最後。台灣僅宏碁列在名單之中,宏碁以五‧三分名列第九。

P.S. 本文經修改後,刊登在《數位時代雙週》154期2007.5.15,P. 28

May 7, 2007

從業餘反撲到專業力量集聚

今年年初聽「科技週談」(this WEEK in TECH)播客(podcast)暢談2007年消費性電子展(CES)趨勢,資深科技專欄作家德弗瑞克(John C. Dvorak)聊到最後竟談起部落客。

他說,今年在CES的會場裡除了媒體室(media room)外,還特別規劃部落客休息室(blogger room)。根據他的觀察,媒體室到下午六點,記者大都散去。大部分的時間,媒體室裡很冷清,記者彼此間的互動也不多。

反觀部落客休息室,好像二十四小時都有人似的,總是有很多人在裡面敲著鍵盤寫東西。部落客或坐或臥,彼此間也聊得很開心。整個部落客休息室感覺很有活力(energetic)!

德弗瑞克會在節目最後,突然說上這段評語,相信是有感而發!

這位從一九八○年代就在《PC Magazine》雜誌上寫專欄的印刷媒體人,隨著網路興起,也開始為Forbes Online和MarketWatch等財經網站寫科技專欄。有感於全球部落格的瘋狂熱潮,二○○二年二月他發表了一篇〈部落格現象〉(The Blog Phenomenon),點出部落格逐漸成為一般讀者的主要資訊來源。近年德弗瑞克自己也成立起部落格,並與友人合作跨入播客和影音等網路多媒體Web2.0的世界。

德弗瑞克在CES會場的觀察,活靈活現地說出了部落客的特性,熱情又認真。然而這位資深媒體人感慨的可能是部落客在二十四小時的認真之外,還有一份讓人震驚的專業(professionalism)。

專業、認真和源源不絕的熱情,已使部落格受成為消費者上網的目的地。當消費者對報章、雜誌和電視媒體的依賴漸低,受歡迎的部落格成為主流時,廣告(=錢)自然就流向部落格。

知名品牌如可口可樂、英特爾、蘋果、惠普、諾基亞、史普林特(Sprint)和服飾商香蕉共和國(Banana Republic)從去年開始都在美國挑選適合自己品牌露出的部落格刊登廣告或舉辦活動。

搜尋未來》(The Search)一書的作者貝特勒(John Battelle)認為,Google AdSense帶給部落客的收益太小,他成立了聯盟媒體(Federated Media)簽下優質部落客,販售高流量的部落格給適當的廣告商,也為部落客(當然還有他自己)帶來高收入。

貝特勒認為,以前廣告商或出版商要花錢買顧客名單,想辦法挖掘出對的消費者,部落格已經把最對顧客就帶到你眼前,而且還免費。「廣告商若還沒有發現部落格,簡直呆斃了!」

因為廣告熱絡,美國部落客坐擁每月十萬美元以上的收入比比皆是(GigaOM、 Tech Crunch...),相對來說台灣部落客在廣告上的收益就顯得九牛一毛。然而當《數位時代》記者謝光萍和張玉琦分析完台灣〈部落格排行〉後,他們也發現部落格的內容只要夠專業,都會有不錯的收益。不論是出書、衍生性的周邊商品,演講、開課,還是成為劇作家,台灣的部落格達人也可擁有百萬年薪的實力。除了Google AdSense外,未來更多元的廣告模式(如分紅網等,請看V怪客電子商務專欄)或贊助廣告終將流向部落格。

在每秒產生兩個部落格,人人拍照、我手寫我口,部落格是一個人向全世界發聲的時代。那是一個革命的年代,一個業餘者反撲的年代。如今,部落格已進化成達人或專業者的平台,而部落格則成為專業者向全世界賺錢的利器。

你在寫部落格嗎?你的內容或讀者屬性和《數位時代》類似嗎?如果有一天《數位時代》的廣告業務找上你,想要將你的部落格和《數位時代》的廣告頁面一起連賣,請不要驚訝!

延伸閱讀:請看五月一日出版的153期《數位時代》達人經濟Online:靠部落格打響品牌,一個人賺全世界的錢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