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mber 1, 2006

Google 的Dodgeball 和 Yahoo 的Mixd


很久以前,當我寫Google專題時,就發現Google買了個Dodgeball網站,
這個Dodgeball網站動畫豐富,
詳盡介紹利用mobile+location-based+SMS來交朋友、和朋友聯絡...
一直到最近做Mobile + Internet專題時,才有機會將這個網站介紹出來。
沒想到,介紹了Dodgeball和日本Mixi
竟然也發現Yahoo也開始玩Group SMS服務了。



Mixd手繪的風格頁面和Google Dodgeball異曲同工,
難道玩Group SMS的人,都是這個調調?

不過Yahoo的Mixd網站,文字介紹太多,
連個demo的動畫都沒有,看來複雜。
唯一的好處的是馬上可以用雅虎帳號登入,
但是當我想要試用時卻發現,怎麼key上自己的手機號碼也無用!!
我想應該是只適用在美國吧...

但Yahoo mixd有個地方可能是未來可以注意的,
就是upcoming.org的圖示放在右下角。
upcoming.org是Yahoo之前買下的Web 2.0社群行事曆網站,
看來終於要有整合的服務出現了。
如果Yahoo的整合行動快一點,再過一陣子Yahoo恐怕還是會厲害起來,
不會像最近這麼烏煙瘴氣,連被別人併購的新聞都會跑出來。

好想玩一玩這樣的服務,
台灣什麼時候會有這樣的網站和服務呢?

美國Group SMS的網站還有:
http://www.zemble.com/
http://www.twitter.com/

November 29, 2006

蘋果對蘋果,終於要解決?


Apple vs. Apple,
就是Beatles的唱片公司(Apple Corps)和蘋果電腦(Apple Computer),
一直為了蘋果一詞/音樂販售等,在法院裡告來告去,
已經很久了,最近好像有解了!

根據很多外電資料說,
Beatles的的音樂就要在蘋果的iTunes上販賣了。

從來沒有在任何地方授權過Beatles的數位版權,
這次將會一次全都放在iTunes上喔,
喜歡Beatles的歌迷,有福了。

延伸閱讀:
Beatles: only on iPod?
Beatles lose Apple court battle

November 27, 2006

微軟推有氣象報告的咖啡機

聖誕節到了,該買份什麼禮物送給媽媽呢?
哈,這款咖啡機不錯喔,
不過兩百美元,可不便宜啊!


將豆子和水放入,
機器會自動磨豆、煮好一杯香氣十足的咖啡。


好玩的是,這款咖啡機上有氣象報告,
這是一款和微軟合作的咖啡機。

有沒有搞錯?微軟?!

微軟推SPOT(Smart Personal Objects Technology)有一陣子了,
2002年比爾蓋茲在Comdex的keynote裡親自上陣推廣:
我們日常生活用品都可具有傳達資訊的能力,只要和微軟的SPOT結合。

說來容易,但是做起來可不簡單,即時資訊要能顯示在日常生活用品上,
首先要先有個小OS平台,也要有個小晶片,然後還要有個無線資訊系統,
好不時的傳送/接收這些新的即時資料。


微軟第一個推出的SPOT產品是手錶,
後來也和Oregon Scientific合作,推出氣象報告小面板
這咖啡機可是第三個產品了。

太技術的事情,就不說了,如果這款200美元的咖啡機
和其他同價位的機器功能無差,那麼多個氣象報告的功能,
順道帶個幾行新聞,的確不錯,(等於SPOT技術免費贈送)
不然,我覺得這幾行小字,對有點兒年紀的人來說,
恐怕是有些吃力,有等於無吧!

延伸閱讀:
** Amazon裡US$100~$199的咖啡機一覽
** SPOT技術和多款SPOT手錶一覽

November 26, 2006

Nokia N95的GPS功能


一直想換一支手機,
上半年我一直在等索愛的W950!
這陣子手機終於開賣
我卻改變心意,想再等一陣子,
等明年年初Nokia的N95(不過可能會更流血:-{)。

會不會到了明年第一季,我又會改變心意呢?
Who Knows? iPhone不是明年一月就要推出了?

手機大廠也真是的,既然有新聞和廣告公布,
就應該開賣,不然就不要公布!
像蘋果電腦,只要Steve Jobs公開公布的新東西,
不久就開賣了(除了上回的iTV)...

話說回來,為什麼想要等N95呢,
當然是因為除了3G之外,又加上了Wi-Fi功能。
N95其他功能在Nokia其他手機上都有,如N93...
但GPS功能可是頭一遭,
看過Demo後,真得覺得Nokia投注在軟體的心力很大,
而我正好沒有GPS設備。

在YouTube上看到這個GPS Demo,
4分鐘很詳盡,


哈,有網友在YouTube上評論,
怎麼Video裡說話的人好像機器人?
這個嘛,我身歷其境地感覺過:
參訪Nokia開放實驗室時,
許多諾基亞的工程師,講話都這樣,
如果你和他面對面,望進他那透明玻璃般的眼珠、
白晰的皮膚、金色的頭髮、背書般的英文介紹,
真的有一種「到底是不是機器人?」的錯覺!

其實,工程師畢竟是工程師,走到第一線為大家介紹產品,
多少帶點緊張...就不要太苛求了,他們真的很認真!

延伸閱讀:
諾基亞N95的廣告也不錯看: My magic box...my everything

November 17, 2006

時髦CEO的第二生命?


前陣子寫過路透社派記者到Second Life裡當記者一事,
最近又在BusinessWeek上看到一篇
為什麼時髦CEO都去Second Life」的報導(Why Savvy CEOs Hang Out in Second Life),
總共舉了八個例子,恩,恩,IBM的CEO是刺蝟頭,真難想像!!

延伸閱讀:Why Savvy CEOs Hang Out in Second Life

粉紅色的PSP

美國科技新聞最近充斥對微軟Zune的批評聲,
大部分都覺得產品硬體本身很棒(這是Toshiba的產品ㄇ),
不過,對軟體都敬謝不敏。
有人早上八點到Target買回家後,
灌程式就弄了兩個小時,
電腦猛當不說,打電話回Tech center,
大家也無解,只好又退回店家,
然後,更慘,連電腦裡原有的音樂也沒了。

不過,也有人說,沒有這麼差了,
灌了幾次,還是成功了...

在台灣的我們,沒有Zune過年,
也沒有紅色iPod,今天倒是收到一封
粉紅色PSP的電子郵件。

呵,粉紅色,還真不習慣,
但是誰說不可以呢?!
女性,真的愈來愈是這些Gadget的另一片藍海了。

延伸閱讀:粉紅色PSP

Nokia的新年活動開始

距離明年還有一個多月,
Nokia的全球行銷活動已經開始了。

這跨越5城(Hong Kong、Mumbai、Rio、Berlin、New York)的活動:
將在2006年倒數活動時,讓5城的人一起看Nokia準備的音樂活動,
同時利用手機來一起串連互動...

網站上目前的說明並不多,只是倒數計時的數字不停跑動...

今年我在《數位時代雙週》負責的最後一個封面故事,就是Nokia;
要出發拜訪芬蘭前,
我那時候想,Nokia已經不是芬蘭人的Nokia,
而是全球人的Nokia...

訪問回來後,因為寫作策略、雜誌屬性等因素,
出版了《Nokia網路奇航》...。
雖然不是100%滿意,若有空,還是去翻閱,買一本吧!


延伸閱讀:Nokia New Year

November 9, 2006

Blogger Mobile


若要問我,internet video的下一波會是什麼?
我想我的回答是 mobile internet。

Mobile + Internet or Wireless + Broadband
whatever

反正就是我們以後可能會用手機上網愈來愈多,
手機背後的通訊網路(GSM/3G/4G...)和連上internet的 Wi-Fi (WiMax...)和廣播電視後的(broadcasting/cable/DAB/DVB...)全部都會合起來,
而我們不管是用手機也好,UMPC類的筆記型電腦也好,還是電子紙/電子衣,
看到的電子看板/電子牆/窗戶玻璃...都會連到一個有很多很多content的地方。

走到哪兒,看到哪兒...(是好,是壞,實在無法判斷,我們也只能接受)

前兩天有 Google推出 Gmail mobile 的消息,
昨晚又一次注意到 Blogger Mobile(其實早就有了,但我那時候不覺得是個趨勢)
Google的產品走向正好也昭告了mobile的popularity...
It will be the next, I believe.

延伸閱讀:


Blogger on the Go

October 28, 2006

iPod五歲了,iPod演化史



A part of everyday's life
每天生活的一部份是什麼?是我們的iPod嗎?
Engadget的Ryan整理了一份iPod演化史,
蠻讚的,還附了一段2001年Steve Jobs介紹iPod的YouTube影片,
有空就去看看!


延伸閱讀:
http://www.engadget.com/2006/10/23/the-ipod-turns-five/

Cnet準備的回顧歷史
Video:Top 5 moments in iPod history

October 26, 2006

用Nokia N93看完一部電影


收到Nokia發出的新聞:
現在買Nokia N93,內附Mission Impossible 3的電影。
和好萊塢的DVD同時發行,
這是全球第一部隨手機一起發行在memory card上DVD品質的電影。
Nokia說,聖誕節要來了,希望這部隨手機一起販售的電影帶大家在假期裡一起冒險...。

很可惜,並不是每個國家的N93都這樣賣,
只有 Finland, France, Germany, Hungary, Ireland, Italy, Portugal, Spain, Turkey 和 UK。

延伸閱讀:Nokia Press Release

到3D虛擬世界(Second Life)裡當個記者



這樣的工作我也要,
到3D虛擬世界裡當個記者。

《紐約時報》裡有一篇路透社記者進駐Second Life的故事...

Second Life似乎愈來愈紅了,最近從很多外電都看到這樣的消息,
BBC在裡面舉辦演唱會
也有歌手Susan Vega的演唱會,


哈佛大學也在裡面上法律課,
實體旅館也跑進去開旅館,
Amazon也跑進去賣書...



現在連路透社都派記者進駐記,真是神妙。
虛虛實實,
他報導的到底是真實世界在虛擬世界的活動,
還是虛擬世界中的真實活動?
紅樓夢裡:「假做真時真亦假,真做假時假亦真」,

天哪,我們到底活在哪兒?

延伸閱讀:
New World Notes:這位仁兄可老早就在Second Life裡當記者了
secondlife.reuters.com:路透社的Second Life報導以後都在這

蘇珊虛擬演唱會的YouTube片段(一定要看,真的很棒,蘇珊的聲音和吉他聲絕對真實):

October 16, 2006

紅色的iPod Nano出現


根據Cnet的報導,U2的主唱Bono要推動紅色的iPod Nano...
該款iPod將會捐10元美金給非洲HIV和AIDS團體...
下圖是芝加哥論壇報中,美國名主持人和U2 Bono一起聽紅色iPod的照片,
據說,他們正在拍廣告片...

Update:
**蘋果官方網站出現紅色的Nano了,非常有聖誕節氣氛的感覺
http://www.apple.com/ipodnano/red/

**紅色宣言網站(和台灣的紅色一點關係都沒有)
原來紅色代表愛心喔,紅手機、紅色的信用卡、紅衣服、紅手錶...


Moto的紅手機也很亮眼,網站值得逛一逛。

很可惜這些活動似乎都只限於UK和US,
處在台灣的我們,只能看看吧!

影音搜尋 Video Search


(Who Killed The Electric Car? 誰殺了電動車?From Google Video)

Google買下YouTube,
預測未來影音搜尋和影音相關廣告將會是Google營利來源的下一波
早上小試一些正在醞釀成熟中的影音搜尋網站,
馬上感受到網路上除了大量的文字資料外,
影音資料也恐怖至極。
而影音比文字更直接和具有震撼力,
隨便找找就看到這支質優內容佳的影音,
沒有影音搜尋,一輩子也看不到這段video....

網路世界,無遠弗屆,一個人的所知真的很有限。
(學海無涯的標準喟嘆...)

延伸閱讀:早上看的影音搜尋網站
http://tv.blinkx.com/
http://feedraider.com/videos/
http://www.pixsy.com/
http://www.purevideo.com/

September 26, 2006

又醜又長的Google頁面


Google在比利時官司打輸了,
依照法院的判決,需要在網站上刊登出判決書,
或罰款伍十萬歐元,
很顯然的,Google選擇「便宜」的方式,
於是, 當網友連結到www.google.be時,
就看到如此「不清爽」的頁面了。

法院判決Google若沒有付費,
不得將比利時報紙、法國、德國報紙新聞放在Google News裡,
同時也必須清掉cache裡的新聞資料。

不知到這個官司的效應會不會擴展到其他國家:
新聞媒體是要
「讓Google佔便宜,免費的將新聞放在Google裡,讓Google將使用者流量導入」,
還是要選擇
「除非Google付費,不然不得將我的新聞放在Google News或搜尋資料庫裡」
...
等著繼續看吧!

延伸網址:
Google Mugshot: Did you visit Google Belgium Today ?

演講達人賈伯斯(Steve Jobs)的凸槌片段



這裡是Steve Jobs好笑的凸槌演講片段,
原來演講達人,也是會出錯的!

延伸閱讀:
“It’s pretty awesome when it works”: Steve Jobs’ Apple Keynote bloopers

Google:義大利麵式的新產品發展


2006年10月號的Fortune雜誌以Google為封面,
寫Google內部的混亂無序、不確定性...
然而,這些竟然都是Google的特意維護的?

文章很長,大略看完,覺得有一句話很好玩,
its spaghetti method of product development (toss against wall, see if sticks)

義大利麵式的新產品發展:把產品丟在牆壁上,看哪些會黏住...

延伸閱讀:Chaos by Design
The inside story of disorder, disarray, and uncertainty at Google. And why it's all part of the plan. (They hope.) (more)

September 20, 2006

Mr. 6的「部落客的『新價值論』」


雖然這個星期有五篇稿子要寫,
還是忍不住要逛一下bloglines,看一下朋友或其他blogs有什麼新鮮事,
一看,兩三個小時就過了,欲罷不能...
有一個blogger,Mr. 6 寫的東西都很棒,
我是在寫無名小站時發現的,
因為我發現無名在Alexa爬到32,就Google了一下,
竟然發現有部落格再談這件事,
然後訪問相關人員和觀看IX blog beta時,
也會連到Mr. 6的部落格...
真心推薦大家逛逛他的部落格(訂閱)。

.....

重要的,不是TechCrunch憑這一點流量竟可賺這麼多,而是,為何台灣的其他部落格賺這麼少

昨天無名小站作後台維護,從凌晨五點斷線到傍晚,代表著一個全球排行27的世界級流量大網站暫時消失不見,也代表著世界頓失了十幾個比擬TechCrunch大型部落格。雖然謠傳無名小站的流量有八成以上來自無名相簿,但是從表面上的計數器數字來看,台灣已經有不少個部落格的每日造訪人次,已經比TechCrunch還多,拿彎彎來說,關於她每天的拜訪人次眾說不一,號稱一天就有十~十五萬人次來造訪,已經是TechCrunch的三倍之多。Asker也觀察彎彎部落格每篇文章平均都可吸引二、三百則留言(儘管其中70%以上都只在讚歎好可愛),不幸的是,雖然彎彎人氣是TechCrunch的三倍以上,但彎彎所有代言活動的收益加起來肯定是不到TechCrunch的三分之一。

我認為,TechCrunch教 了我們一點,就是部落格和一般的媒體是不一樣的,和一般的網站更是不同。目前,大家把部落格當作一般的網站在看,這是不妥當的,因為部落格不只是在傳遞資 訊,也不只在聚集人潮,它的最大特色在於,它基本上允許了作者的偏頗、偏激的言論,所以造就了某種「偶像潛力」,就好像講台上的牧師、電視機裡的藝人、議 會裡的政治家,所以它的附加價值是比一般的網站還要高出很多的。也因為這個原因,部落格的流量又比其他新聞網站、入口網站、服務性網站還要意味著某種值得繼續挖掘出來的「潛在附加價值」,因為流量代表了哪些部落客已經擁有足以擄獲大眾的魅力。人性向來都傾向「媚人不媚物」,所以「Michael Arrington是最棒的產業專家」的這種魅力的價值,應該是超過「Yahoo是最棒的入口網站」、「Myspace是最棒的交友網站」的價值。

如果製一個圖表(如上圖),把部落格的經濟價值放在縱軸,而造訪人次放在橫軸的話,我相信它並不是一條linear的直線,而是一條快速上升的曲線,它會之所以破關吸引這麼多人,表示一定的喜愛度;而它由於可以破關吸引這麼多人,表示他除了寫部落格,還可以產生其他的價值。Michael Arrington將他的價值透過了幫廠商廣告來反映,但台灣這些比TechCrunch還大的部落格的價值應該還有其他發揮的空間。

怎麼說呢?部落格除了中國大陸的徐靜蕾以外,大多數一輩子都不能達到如入口網站的流量,不過可幸的是,入口網站累積到一天一百萬人次才能達到的價值,部落格可能只要五萬人就可以達到了,這就是這個圖的意義所在。

或許BSP應該好好剝削這樣的價值,從「部落格觀察」站裡,我們可以看到台灣目前前三百名最有影響力的部落格是哪些,我淺算了一下,最多的是Yam樂多,旗下有55部落格入榜;然後中時部落格41入榜,無名小站35(不過有6個入圍前20名),ITHome14Xuite15新浪部落9東森部落格6 Webs-TV4,另外還有12個跑到美國的Blogger,剩下則是自己架站。當一般的BSP如無名小站、XuiteWebs-TV以一視大同的心態在面對部落客時,不禁該好好稱讚中時部落格的 厲害,中時部落格一開始就只找在市場已有寫作經驗的專業寫手,並好好招待他們,為他們灌入流量,為他們舉辦茶會、印製專屬名片,於是中時部落格的總流量雖 然和無名小站差這麼多,但在這三百大有影響力的部落格中,佔的比例卻比無名小站還多,假如我剛剛的這套理論屬實,那說不定中時部落格的總潛在價值,會超過無名小站
.......


.......more請連結到Mr. 6
延伸閱讀: Mr. 6部落客的「新價值論」

September 14, 2006

912蘋果電腦特別報導



從新加坡飛回台灣的途中,我聽完Steve Jobs演講的podcast。
Steve 這次狀況好很多,又似乎恢復以往風采!
用聽的都能感覺到他的神韻!

這次宣布了upgrade版本的ipod with video、推出彩色iPod nano和和鋁製小iPod Shuffle。
同時果如預期地推出電影下載(以Disney為主的五家電影公司),
新電影下載時間將與電影DVD同一天推出,
但在推出一週內以12.99美元優惠出售,
之後就是14.99美元;經典電影以9.99美元下載。

我覺得比較特別的是,有iPod Games!備有小精靈等九種休閒遊戲可供網友以4.99美元下載,這倒也可看出不僅微軟想出PSP、NDS一樣的手持遊戲裝置,蘋果電腦也不是沒有規劃喔,也是和藝電(EA)合作呢!

感謝完所有工程師和行銷人員後,
當然Steve也不例外地還有「one more thing」,
此次介紹將在明年推出的iTV(未來要稱為什麼,並不確定,目前就叫iTV)。
iTV是將使用者電腦上的video content stream到電視上看....

這次的特別演出,雖然沒有太驚世駭俗,
但是Steve一直強調,十二月的聖誕假期絕對夠用了...

好吧,也許明年才會有iPhone,
才會有螢幕觸控功能的video iPod,
才會有錄影功能的media center iTV吧。再繼續痴心妄想吧!

延伸欣賞:Steve Jobs的一流演說表演
延伸閱讀:此次special event老地方冰果室的完整介紹

September 13, 2006

iTunes Music Store已經沒有Music一字了



要睡覺前,先load一下我的Podcast,
才突然發現,iTunes Music Store已經沒有Music了,
Steve Jobs剛說完話吧,到底有什麼新東西要出現呢?
Movie和新iPod?
真希望也有iPhone....好期待

September 7, 2006

諾基亞的數位筆Nokia Digital Pen



因為要寫一篇諾基亞解決方案事業部門的文章,
上網搜呀搜,企圖找一些不一樣的資料,
切一些不一樣的觀點。

那天訪問的Susan副總裁和我提及英國警方的應用,
利用數位筆、藍芽功能,
嗯,把諾基亞和CSI 犯罪現場連結在一起,
到真能切出不一樣的角度。

為了徹底瞭解諾基亞數位筆的應用,
連到諾基亞網站,諾基亞做出來的動畫,
還真是吸引人。
雖說數位筆的功能並非萬能,
諾基亞走出消費者手機的侷限,倒也新鮮!

延伸連結:

http://www.nokia-asia.com/nokia/0,,53854,00.html

September 1, 2006

當公司的email出現:你的工作消失了...



正在重新整頓的美國電子商城RaidoShack,
為了節省成本,要砍掉400名員工。
公司和員工開會時說了,
正在規劃裁員,到時候會用email通知。

所以就有員工在8/29時收到email,裡面寫著:
「公司的裁員通知正在進行中。不幸地,你的工作就是那個要消失的。」
("The work force reduction notification is currently in progress. Unfortunately your position is one that has been eliminated.")

強吧,真是直接有力啊。

我想,以後會愈來愈多公司,用這種方式來裁員吧。
說不定以後,還會用簡訊呢!
這樣連辦公室都不用進去,員工就知道自己被砍掉了。

延伸閱讀:華盛頓郵報的報導

August 28, 2006

完整版的紐約客(New Yorker)雜誌硬碟



完整版的紐約客(New Yorker)雜誌?
MySpace才說要出印刷雜誌,
老牌印刷雜誌紐約客卻出版了隨身攜帶版的硬碟或DVD。

從1925年到現在,共4000集,
賣300美元,你會買嗎?
(我只想買所有的漫畫!)

延伸閱讀:
The Complete New Yorker on an external drive (and DVD)

Skype的公用電話

根據澳洲報紙THE AGE的報導,
澳洲已經準備要推出VoIP的公用電話了。

曾經在台灣的火車站看到中華電信有螢幕的上網設備,
那時候還沒想到那麼以後就可以用那個來打電話。
所以以後可能不只有Skype phone,
也會有Skype的公用電話了。
其實早就可以有了....

延伸閱讀:VoIP payphone ready to roll

MySpace要出雜誌?





根據美國AdAge.com
MySpace正在認真考慮要出版和網站相輔相成的雜誌,
內容從音樂到社會流行,凡原MySpace使用者有興趣的東西,
都可考慮出現。

出雜誌,賣廣告是一種商業模式,
不過,我倒是些許懷疑,年輕人有多少人會買雜誌?
但是我猜傳統媒體廣告商,還是會很習慣地買單吧。

昨晚看到這則新聞時,覺得有趣,
今天早上卻從我的bloglines裡,看到好多臆測的雜誌封面了...。

另外,這期的Fortune,也以MySpace為封面故事,還總編輯親自出馬呢!



等我有空讀完,再來update!

Update:
John Paczkowski對MySpace雜誌的嘲諷
Techdirt:福斯總是要把新媒體弄成傳統媒體

August 16, 2006

Sun CEO's Blog 昇揚電腦執行長的部落格


今天早上蒐集資料寫東西時,
看到The Economist網站,
點了幾個連結看看,
看到Jonathan's Blog覺得這個人的照片很可親,

後來才發現原來他是Sun的執行長...
(其實是先發現,ㄟ,這個人的部落格裡怎麼有Sun的廣告,
好怪喔,才注意到他是誰...)

下午看外電時,又看到NY Times裡有一篇文章在說他,
文章開門第一句話就說:
「CEO們,都避免做些危險的事,比方說跳傘、攀岩、賽車和寫部落格。」
(原來寫部落格是件危險的事情!!)
但是Jonathan卻是美國Fortune 500 大公司裡,
屬於執行長層級裡唯一寫Blog的人。
紐約時報的記者在文章中勝讚他兩年來的恆心,
也為他長期以「Blog做為溝通橋樑」拍手鼓掌。

文章裡當然也稍微數落了蘋果的賈伯斯和微軟的包爾曼,
奚落微軟自己說全公司有3000職員在用Blog,
但卻沒有半個高層願意選擇用Blog來溝通...
(這點我不是很同意,微軟現在的軟體架構總裁,Ray Ozzie,在MSN Space裡有一個,雖然好久好久沒有update)

文章裡還說,寫blog和寫email一樣,已經是企業老闆躲不掉的宿命,
也奉勸老闆們,別雇用槍手來寫blog,即使文筆不怎樣,
有誠意、有恆心就好。

嗯,Blog真的不好維護,因為要有恆心,還要有料,
這兩件事情,並不是人人求之,就可得之的。

延伸閱讀:
http://blogs.sun.com/jonathan
The Economist Global Technology Forum

August 15, 2006

IBM PC 二十五週年慶





聽這星期的TWIT時,
聽到大夥在談8/12是IBM PC 二十五週年慶,
PC World 準備了一個「史上最好的25台電腦」名單
(The 25 Greatest PCs of All Time):
排名第一的是1977年的Apple II,
25名裡有5台是蘋果電腦,蘋果電腦還真不簡單。

TWIT裡,所有人對這份名單都有些意見,
爭吵多於讚美。

不過,看看以前的電腦,
再看看現在我們用的PC或NB,
無論軟、硬體,都有十足的進步,
很難想像那時候是怎麼用電腦的!
(有的連1M的記憶體都沒有!)

August 10, 2006

Kevin Rose上了BusinessWeek的封面


二○○六年八月十四日《商業週刊》(BusinessWeek,簡稱BW)的封面是Digg.com創始人凱文‧羅斯(Kevin Rose),標題是「這小孩如何在十八月裡賺進六千萬美元」。

BW封面故事全文才上網不久,第二天開始就在美國部落格世界來掀起責難風暴。直到8/10,從Technorati的連結看來,至少有三百五十篇部落格文章在談論此事,而每一篇部落格裡,讀者的評論少則幾篇,多者則半百。


把Digg寫成封面故事,本身並沒有問題,畢竟Digg是Web 2.0世代裡,具代表性的網站:社群、使用者貢獻、新聞聚集。Digg受到百萬網友每日造訪,受歡迎的程度使其他新聞媒體網站順勢做了「digg this」按鈕,網友讀新聞時可按下「digg this」,好讓自己的新聞能出現在Digg的首頁。

同行相輕
我的觀察是,多數嚴批來自新聞記者的部落格,或是和Digg類似的Web 2.0網站創始人。犀利的批判,把BW此篇報導罵得一無是處。

責難多落在標題,認為標題誤導讀者,以為Digg以六千萬美元賣掉了!讀完全文才發現,作者引用不具名來源,估算Digg目前價值兩億,而羅斯擁有公司股權三○%,所以才會出現六千萬的字眼,而標題用「賺進」(made)一詞更引發激辯。另有譏評,羅斯已經二十九歲,還用「小孩」(kid)這字眼,簡直侮辱。

也有人說報導內容還好,點出Web 2.0可能泡沫的狀況下,羅斯擁有的只是紙上錢財,但雜誌編輯為刺激賣量,而錯下猛標。因為標題給讀者的期待和內文完全不合,也引發許多人批判文章的風格和寫法,認為BW根本就是毀了信譽,犯了以前吹捧網路的錯,刊登毫無根據的片面文章。

當然評論當中也不乏普通讀者,覺得文章本身是個好故事,把羅斯一路從一九九九年輟離大學,遠從故鄉拉斯維加斯搬到矽谷打天下,又到洛杉磯主持科技節目,泡沫後再回到矽谷創業的點滴寫得很精彩。

網路提供多面向的資訊
在還沒有閱讀BW封面故事前,我已先聽了BW老編和作者對談的播客,瞭解這是歷時四個月的採訪報導,兩位年輕作者的說著採訪經過,和一些無法用文字表達的心聲;當然老編也質疑了六千萬數字的來源,她們也提出了解釋。

而在美頗受歡迎的播客「科技週談」(This Week in Tech)則親訪羅斯談論此事。羅斯說,能成為封面人物的確很高興,Digg也確實很受歡迎,但「我不是個百萬富翁,甚至連千把美元都沒有,我連搬新家想買新沙發的錢都付不起」。

耳機塞在耳裡,我聽著作者的心聲、受訪者羅斯的喟嘆,走看部落格世界的冷嘲熱諷,…網路的發達,讓所有讀者的聲音清晰易見,而網路媒體形式的多元,更彌補印刷媒體的單向表達,再一次,我感受到網路世界的力量。誰還在說網路會泡沫化呢?

延伸閱讀:
**嚴厲的批評,連作者和BW的老牌記者都來回應
**"BusinessWeek" "Kevin Rose" per day for the last 30 days.
Technorati Chart

July 25, 2006

MySpace上禁用YouTube!



vs.



這個就好玩了,
兩大最紅的web 2.0網站竟然也有「瑜亮情結」,
根據Boing Boing的報導
MySpace以安全為理由,
禁止使用者在自己的網頁上使用YouTube的影音連結!

MySpace此舉,引發許多使用者的抗議,
同時責難MySpace安全保障理由,根本爛透了,
其實根本就是要保護自己的廣告主,
不想讓使用者因為連結而離開...。

1%定律?What is the 1% rule?


from Flickr. Uploaded by jimmydan

根據The Guardian 七月二十日的報導
如果有一個100人的團體,
其中會一個人在網路上創造內容,
大概有10個人會寫回應、給予意見,
其他89個人只會看。
這就是所謂的1%定律。

但是如果以最近下載量剛破一億的Youtube來看,
與65,000的上載量相比,
創造者和消費者的比例大概只有0.5%。

我們再來看看Wikipedia的例子,
根據Church of the Customer blog:
50%的Wikipedia內容是由0.7%的使用者完成,
70%的內容是由1.8%的使用者完成。



若根據Yahoo Search技術頭頭bradley horowitzblog資料:
他說,從雅虎的Flickr, upcoming, del.icio.usl來看,
使用者只有1%會設立社群,
有10%會參與,
其他100%的使用者會因為以上兩種人的活動,而受益。

Web 2.0時代,
你是consumer?消費者?
還是creator?創造者?

當音樂生意超過50%的時候,蘋果電腦還是個電腦公司嗎?


The Apple logo is reflected in the eye of a London internet user. Photograph: Bruno Vincent/Getty Images

蘋果電腦最近公佈了第二季財報,
原本股票低迷的蘋果電腦,卻因為財報是三十年來的第二高,
而又被分析師們再度看好。
不過財報數字也顯示,
iPods、iPod周邊和從iTunes下載的音樂販售,已經佔了全公司的45%了。
音樂生意可真是蘋果電腦逆轉的大功臣啊!



不只音樂,看來影片下載會是下一波,
目前已經有150種電視影集可在iTunes中下載,
今年聖誕節假期,配合新iPod機種,
蘋果電腦一定會推出電影相關的下載販售生意,
等著囉...

更多的財報數字,請參考:
Apple Reports Third Quarter Results

July 16, 2006

John Battelle,去度假



巴泰勒(John Battelle)的Searchblog是我工作上必看的一個部落格,
但是我很喜歡看!

七月十四日,他在部落格上貼出要去度假的消息,
說未來一個星期,不看email、不接手機、部落格也不會有任何訊息...

他要和家人盡情唱歌、喝酒、打球、瑜珈、釣魚和到處亂走...

這不像是「e的二,三事」該貼的一篇文章,
但是真羨慕他可以「停機」一個星期。

像可以歲修的機器,人也應該多休息的。

延伸網址:建議大家有空多看看他的Searchblog,好看!

July 13, 2006

相信嗎?雅虎即時通和微軟MSN通了!


相信嗎?雅虎即時通和微軟MSN通了!
這是美國微軟剛發佈不久的新聞稿

嗯,email可以到處寄來寄去,
各家即時通軟體卻老不通,
讓許多網友覺得麻煩透頂,
雅虎和微軟卻坐下來談了,還依去年的新聞稿準時推出了整合服務。

分別上了兩家網站,微軟感覺不出來那兒有通,
雅虎倒是有圖和網站正在promote這「互通」的好消息,
而且連台灣也有喔,

去看看吧!

延伸網址:

http://tw.messenger.yahoo.com/promo/2006/interop/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