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mber 31, 2016

愛沙尼亞?矽谷?選哪一個?


凌晨三點,一壺壺螢光藍的化學藥品倒在水泥地上,隨著滋滋聲響,亞歷克.羅斯(Alec Ross)與其他五位同事賣力清掃音樂會結束後的地上嘔吐物。他們都是低廉的勞工,羅斯是大一暑假的短暫工讀生,其他五位則是中年人,有人曾是礦工、工廠工人,清掃是他們還剩下的唯一工作選擇。

創新總帶來新的產業,也帶來新的工作選擇,有些人卻沒有任何選擇。我如今,還可以有選擇,我該如何選擇?讀完羅斯的《未來產業》,憂心忡忡。

誰是亞歷克.羅斯?他曾任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的資深創新顧問,也曾在2008年協助歐巴馬競選團隊草擬科技政策,新書《未來產業》頗受矚目,曾為《紐約時報》商業書籍排行榜第三名。到底哪些是未來產業?書中剖析未來20年最夯的產業分別是:機器人、生命科學、數位貨幣、網路安全和大數據。

很深硬的一本書?看這本書時,我憂我愁,有淚有笑,也有震驚。內容列述很多新興公司、案例、實事和新型態科技人,並不深奧難懂,都是羅斯過往擔任美國公職時,因緣際會看盡全球科技圈後的前瞻看法與綜合反思。

「我們想創造自己的矽谷」


出使其他國家時,他說各國政要必定會說「我們想創造自己的矽谷」。讀此,不禁會心大笑,台灣更是每個縣市首長莫不有此心。他認為打造「下一個」矽谷的祕訣不難,只要能『建立環境優美、設備完善的大型科技園區;裡面有研發實驗室和大學研究中心;提供誘因吸引科學家、公司和使用者;透過產業聯盟與專業供應商相互連結;保護智慧財產與技術移轉;建立有利的商業環境和法令規章』即可。

但,最最重要的則是『必須具備特殊的文化風格和勞動市場特色,勇於打破社會規範,克制政府領導人喜歡掌控的衝動,才能塑造像矽谷那樣富於創新的環境。』

他舉想力爭上游的巴基斯坦為例,男性菁英勤勉聰明創新,多數從美國MIT獲得學位,但這國家『九成的婦女都是家暴受害者,且只有四成女性識字』,當社會執著於過往歧視女性的規範,『即使有再多男性取得MIT學位也無濟於事。』書內敘述巴基斯坦女性如何在強暴後還能在縫隙中利用網路創業求生存,讓我淚眼迷濛。

往前衝的新興國家


更令人震驚的是非洲盧安達和波羅的海三小國之一的愛沙尼亞。盧安達曾於1994年發生血腥的種族滅絕,八十萬人因此喪命。但二十年後,羅斯說『盧安達重新出發並自我改造,以知識經濟為發展核心。盧安達鋪設的光纖網路已超越美國許多鄉村地區。今天盧安達長達一千哩的光纖連結起全國三十個行政區。』

不禁反思,台灣的光纖覆蓋率有多高?1995年,我在工研院參與執行的科技專案就是全島光纖的應用與研發,但不久政策卻轉彎,以ADSL為主。至今全島光纖覆蓋率似乎還是我國的努力目標。

當台灣的選舉還在停留在紙本作業,幾乎十年前,愛沙尼亞就已領先全世界,首創線上國會公民投票,『2007年,愛沙尼亞成為第一個在大選中採用網路投票方式的國家。95%的愛沙尼亞人都在線上報稅──只花五分鐘就搞定。』

去當愛沙尼亞虛擬居民


更創新而大膽的作法是愛沙尼亞提供外國人「電子居留權」(e-residency)。2014年開始,全世界的人只要願意,都可以成為愛沙尼亞電子居民。由於愛沙尼亞是歐盟國之一,想在歐盟做生意的人可先成為電子居民,再利用愛沙尼亞數位政府服務中心,從設立公司到驗證電子簽章,簽合約到報稅,以『只需花五分鐘』的效率來完成。

羅斯預期,愛沙尼亞未來幾年之內,將有一千萬電子居民、繳納五億餘美元的稅收。正如有些國家為了吸引銀行存款,打造避稅天堂般,但愛沙尼亞卻是以先進的商務安全系統來招商繳稅。他表示用「未來產業」來創新,比純粹創造財富和增加就業機會,還能發揮功效,各國應該思考如何成為下一個愛沙尼亞,而不要再追問如何變成下一個矽谷。

想要在五大未來產業上發光,就得創新、開放、再學習。現在不是選男性或選女性,左還是右,現在的選擇是要開放還是要封閉?是鼓勵各種觀念和商品自由流通,成為吸引人們前來居住和工作的地方。語言也是未來工作選擇上重要的決勝點,走訪各國科技業後,羅斯認為人人應會兩種語言,『一種是傳統的外語,另一種是技術語言。』

知道嗎?一年將盡,今年到目前為止看了近60本書(不含雜誌),閱讀《未來產業》時汗涔涔,我想著,明年的新希望應要列下:學看看Python。不是為了當工程師,而是為了能從其中學習到不同的思考方式,好走進未來產業。

**本文刪修後,刊登於201612《數位時代》271期

September 7, 2016

一個地方沒有書店就不成個地方

獨立書店消失,這似乎是近年來永恆的話題。而且,總是帶著淡淡的哀傷。

A.J.的書店人生》這小說,就是一家獨立書店的故事。兩個念文學博士的候選人回到鄉下開了一家獨立書店。太太在小鎮長大,回鄉頗受歡迎,老公是新住民,總和小鎮的人事物有點距離。

A.J.的書店人生
小說一開場,太太就因開車接送到書店演講的作家,車禍而亡。老公只好一人孤單繼續經營書店。夾雜他最愛的珍本遺失、書店地上突然多了女棄嬰的懸疑情節,書店老闆A.J.與出版社女業務還逐漸發展出真愛。就在女嬰長大、書店生意蒸蒸日上、親爸要出現之際,書店老闆卻得了絕症。最後,獨立書店因老闆過世,書店變成國際服飾連鎖店Forever 21。

好,我完全破梗,還要說些什麼呢?這本好看的小說緊貼著出版社產業(業務流程、產業知識),也描寫了獨立書店如何能成功利用社群(讀書會)有聲有色、源源活水地經營。

因為對棄嬰的愛心,和小鎮原有距離的老闆,與小鎮的人們開始有了互動。他愛說故事,來探查的警察聽了他說的偵探故事,有了讀書會,一本本一系列地看下去。小鎮媽媽讓書店不再是文學博士的品味偏好,從童書繪本到媽媽們會看的書,到女性愛讀的小說...,各種讀書會紛紛出現。書店不再只有觀光季才有人潮,不再只靠觀光客來店飲用咖啡,書店比以前還成功。

電子書 vs. 紙本書


A.J.的母親寶拉從電腦公司退休,即使已七十歲,她仍勇於嘗試新鮮事物,聖誕節時她替A.J.、棄嬰養女和出版社業務女友帶來三個形狀和包裝都一模一樣的禮物,並保證「那是我認為你們都會欣賞並且使用的東西。」

養女馬雅還沒拆完包裝就知道那是台老爸極不認同但學校幾乎人人一台(如果這是很真實的描寫,讓我十分羨慕啊!)的玩意。而出版社女友其實在工作上早有一台,但從不敢透漏。知道禮物是什麼後,A.J.決定不拆,僅咬著舌頭說謝謝。老媽於是說:「你得跟上時代。」

接著A.J.爆發,他說「我幹嘛要?時代有什麼了不起?」他憤怒,表示世界上所有的好東西都像肉上的肥油一樣地被切除了。「首先,是唱片行,再來是錄影帶店,然後是報紙和雜誌,現在就連大型連鎖書店都快要看不到。」

就A.J.的觀點,現在是一個比有大型連鎖書店更糟糕的世界。記得《電子情書》這部美國大型連鎖書店把獨立書店吃掉的電影嗎?現在美國大型連鎖書店也紛紛倒閉或關掉許多店面。A.J.認為至少大型連鎖書店賣書,而不是只賣藥品!至少,在書店裡面工作的人有些還有英國文學學位,知道如何閱讀和幫別人找書!至少大書店能賣數十萬本出版商的垃圾(讓出版社有活路),好讓他自己的小小的獨立書店也能銷售一百本文學小說!

A.J.母親想以「最容易變老的方式就是在科技上落伍」冷冷地結束他們之間的歧異,但是A.J.不肯放棄,還以來自地獄的器具以及認為電子書足以將活躍數世紀的文學文化打入狼狽境地並引發迅速衰亡...(這是許多熱愛紙本書人的心聲啊!)。他們繼續吵,直到烤箱發生火災警鳴而停。

辛苦經營書店眼看已然成功,但A.J.生病了。重病的他需隔離,護士不准他看紙本書,只能用電子書閱讀器,因為閱讀器比紙本書衛生且容易消毒。使用後,A.J.赫然發現電子書閱讀器可以「讓受到詛咒的生物隨心所欲地放大文字」。熱愛閱讀的他,拿起電子書閱讀器繼續閱讀、繼續挑好看的書給女兒和讀者。

即使頭腦因為化療而開始混亂,他終於發現『(賣書。沒錯,當然了,不過如果不要太多愁善感的話,活著也是),我就越相信這是人生可能的目的。為了與人產生連結。』要離世的A.J.想和女兒分享,他的人生就在一本本他所愛的、所看的群書中,閱讀那些書就能了解他更多的心事。『我們閱讀,以明白自己並不孤獨。我們閱讀,因為我們孤獨。我們閱讀,然後我們就不孤獨了。

沒有書店的城,根本算不上一個城。」尼爾.蓋曼(Neil Gaiman)在小說《美國眾神》(American Gods)裡說。但書店是什麼?可別狹隘地僅認為是一家家獨立書店,我認為是愛閱讀、愛說故事的人可以相互連結的所在之處。無論網路書店或是電子書服務平台,都是為了閱讀,是為了連結更多喜愛閱讀的人,讓讀者,甚至作者,即使處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也能相連而不孤獨。

我真的把這本書的梗都說完了嗎?沒有。這小說十分有意思,每篇章裡都有好多有趣的小說,珍本遺失和棄嬰的懸疑也都沒有說破,推薦大家一看!

**本文刪修後,刊登於201609《數位時代》268 期
**本文同步刊登於 Readmoo 閱讀最前線

June 3, 2016

作家如創業家 The Author as Entrepreneur

新加坡舊國會大廈改建的藝術之家(The Art House)舉辦講座
五月中旬與作家伊格言、張耀升、陳栢青到馬新推廣閱讀及其各自著作。我們的第一站是馬來西亞加影(Kajang)的華文學校新紀元學院。學生們在作家講演時,反應相當活潑,也有犀利提問。講演結束,中文系教授拉我一旁聊天,感嘆馬來華文閱讀式微,買華文書不容易且不便宜,同時還質問,為何要讀台灣華文?

之後兩天我們去吉隆坡,在馬來西亞最大華文報的星洲日報總社及馬新城邦舉辦兩場講座和簽書會。炎炎午後,大雷雨淋漓,擔心聽眾稀落。不料,卻有一批馬來西亞大學的學生早早就來、晚晚才離去,只為與作家們拍照、互動。後來我們又去了馬來西亞新山的南方大學學院,兩百多人齊聚階梯講演廳,聽眾如痴如醉。

接著我們到新加坡,在獨立書店草根書室辦見面會和講座,同時也得到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大力協助宣傳與聯繫贊助,在新加坡舊國會大廈改建的藝術之家(The Art House)舉辦講座。三位作家盡心準備演講,演講一結束,南大教授就朝我豎起大拇指,點頭讚揚,走過來和我說台灣作家真能說。

讀者和聽眾 知多少


三位作家在每場講座前,實際上心情都頗為忐忑。時間到了,到底有幾人會現身?沒人知道。身為台灣主辦單位的我們和當地主辦單位是否協調好?是否做了足夠的宣傳,盡可能讓有興趣的讀者都知道?下雨的週末會有影響嗎?馬新有些話題禁忌,哪些能說?哪些不能說?

私底下,在交流的時候,總是會有對我提問:為什麼要讀台灣的華文作品?為什麼是他們三個人?是的,華文作品何其多,馬來西亞有,新加坡有,中國大陸有,香港有,為什麼要讀台灣人的作品?我沒有政治正確的答案,只要是好的作品,不讀嗎?那為什麼又是他們三人呢?因為過去一年來,我們辦了多場實體活動,三位作家有料且與讀者有種親和力,他們的作品也有台灣特有的活力,很適合介紹給馬新華文讀者閱讀。

不論是在馬來西亞的城邦書店,還是新加坡的草根書室,放眼望去,滿櫃滿平台都是來自華文世界各方好書,繁簡並陳、裝幀仔細,或有文采或有新鮮創意,都值得閱讀。讀者如何能得知哪本好?或指名買某作家作品?在網路時代,作家不應畫地自限或為出書才打書,作家應如創業家,隨時都該找到自己的心靈讀者(哪怕全世界只有一個),永遠提醒讀者你的存在。
馬來西亞新山的南方大學學院,兩百多人齊聚階梯講演廳

透過網路 抓緊讀者


這個時代的作家,因為網路,走向國際應更容易。若以華文面貌出現,不論紙本書或電子書,銷售的管道都很多。也因銷售的管道過多,並非每一個管道都能把某單一作家擺在特別的位置,賣相好的作家,通常才會得到那寶座。如何成為有賣相的作家,就是商業,作家應如創業家,汲汲營營,在網路上要有積極的作為。

美國很多自助作家,光靠著賣電子書,就能成為(百)萬富豪,他們每日規定自己定時定量寫作、與讀者在社群媒體上交流的次數和照片也會仔細算計。如果寫作是工作(而非嗜好),是唯一的收入來源,那麼作家就該如創業家般認真對待自己的作品(產品),思考如何在有限資源裡,獲得機會,進而成功。

該寫什麼?就需做市場研究。什麼類型受歡迎?自己是否願意迎合?出版社若不出,自己可能利用網路其他管道推出嗎?價格?書的定價與自己的讀者群息息相關,紙書有成本需算計,電子書價格是否隨著市場和讀者而不同?到底要賣幾本才有獲利?作家應如創業家,作家需要時時關心這些數字。

蓋伊.川崎(Guy Kawasaki)的著作 Author, Publisher, Entrepreneur—How to Publish a Book 強調現今之(數位)出版更往工藝出版靠近,因為作家愛惜自己的作品有如工藝品,從生產到送到讀者心內,都得處處用心、面面俱到。

當作家成為品牌,一呼百諾


有些作家的書就是會賣,是運道比較好?是靚是帥(顏值比高)的原因?還是是對的作品,正好出現在對的時間點?必要條件當然還是,讀者需要「好」作品。市場雜音很多,網路資訊發達,除非作家願意為自己發聲,願意自己站出來說自己好,銷售才可能會動起來。

「一本不動,兩本不動,到了第七本,就會動了。」寫《羊毛記》的休豪伊如是說。不論如何作家應先建立自己的讀者群(粉絲),每天的互動、每天的定時定量提供相關連的內容,讓讀者習慣你的美好文字、創意,等你出書了,就會願意出手買下收藏或推薦給朋友。

書,是作家這創業者的產品,不論工藝(手藝)含量有多高,作家要和讀者說推出了,有多好,還要請讀者買下這產品,作家才能生存下去。期待出版社深耕社群來買「你」的書,太驚險了,就算花大把鈔票買廣告也沒用,因為只有作家知道自己的產品適合誰,心靈讀者在哪兒。

當作家成為粉絲群眾多的作家/創業家時(audience-enabled author),書豈是作家唯一的產品呢?演講、簽名衍生產品...,一諾百應,作家可能可以銷售更多東西,就看作家願不願意。當作家有廣大讀者群時,作家唯一的限制只有什麼是讀者不喜歡的!


**本文刪修後,刊登於201606《數位時代》265 期
**本文同步刊登於 Readmoo 閱讀最前線

March 26, 2016

關於閱讀馬拉松...

『如果因為忙就停,一定會變成終生都沒法跑了。因為繼續跑的理由很少,停跑的理由則有一卡車那麼多,我們能做的,只有把那「很少的理由」一一珍惜地繼續磨亮。一找到機會,就勤快而周到地繼續磨。』     -- 村上春樹《關於跑步,我想說的其實是...》

和跑步一樣,閱讀如果沒有擺在第一順位,連理由都不必,就自然的不會發生。

很多人(我自己啦)買了書,除非一鼓作氣讀到底,翻了翻,可能就擱著了。甚或,有時,買多了,這本看看,那本看看,放在客廳桌上,堆在書房角落,再過些時日,就整理起來擺入書櫃了。書從此生塵灰封,下次想看,不是找不到,就是算了吧,又或急著的時候趕緊再買一本。

電子書有個好處,買得快,放在雲端書櫃,一點也不佔家裡空間。要找書時,用搜尋,就好。甚至自己劃過的重點,之後可再次一口氣再看。但是也有個壞處,電子書買了之後,因為沒有時時出現在家中觸眼所及的空間裡,電子書很不礙眼,也就不會有「啊,買這書怎麼還沒看完」的壓力,於是,我們企劃了閱讀馬拉松活動,鼓勵大家打開電子書閱讀。

Readmoo一週年慶,閱讀馬拉松活動

首次馬拉松 讀者反應多

2013年10月,Readmoo一週年慶,第一次舉辦閱讀馬拉松。只要讀者打開書櫃裡的電子書閱讀,就等於參賽。活動期間內,閱讀時間最多的前25名會員,贈送不同獎項;第一名可有三本、第二三名有兩本250的電子書可兌換。馬拉松期間,閱讀時間只要進入前100名,登入時,就會在頭像上看到自己的即時排名。將近一個半月的比賽期,我們收到不少讀者回應,很興奮有這樣的活動。有些讀者反應,「只知道自己排名xx名,不知道全站的閱讀狀況?也好想知道自己實際上一天的總閱讀量?」「怎麼努力了好久,名次也沒有進步。到底第一名有多厲害?」

設定達標分鐘 圖資引人加油

覺得閱讀馬拉松很受歡迎,2014年暑假我們再度舉辦。這次我們設下目標,希望能達成七、八兩個月,每周全站閱讀時間能達到兩萬分鐘、每月能衝到九萬分鐘。比賽結果,週週達標,甚至還達成225%的最高記錄。

第二次閱讀馬拉松週週達標

鑑於大家對圖資(infographic)的喜愛,Readmoo站上將全站閱讀時間,分週和分月來展示。同時也標出榜首和自己的閱讀時間,讓讀者明白閱讀馬拉松的整體概況,看到得全站每天的總閱讀量,也知道榜首的閱讀時間。為顧全隱私,個人的時間,只有個人看得到;眾人皆知榜首的時間,卻不知是誰。有了這些資訊,兩個月下來,明顯看出閱讀時間不斷往上攀升。


當然,也有讀者寫信來反應,「榜首是誰?」「榜首在看什麼書?」「看那麼多書,好想認識喔!」Readmoo都聽到了,於是我們設計了分享書,讓願意分享閱讀資訊的讀者,可分享書櫃、書單、畫線註記等,有興趣的讀者也可追蹤之。



發展養成工具 加強平時訓練

也有讀者和我們反應,老是忘了要看書,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忙養成閱讀習慣呢?有什麼記錄可以參考呢?

於是我們在看書的地方,多了「閱讀成就」,協助讀者可以設定每天的閱讀時間(目前每天的最低時間是20分鐘),也可讓讀者一目了然看到自己過去七天的閱讀狀況(如果你天天達標,或只達標一天或三天,犢叔給你不同的臉色喔!)。

到底有幾本電子書?總共讀了多久?看完幾本?有多少畫線註記?若想看一整年或某個區間的閱讀狀況,讀者自己都可看到。要不要分享,由讀者自己決定。讀者個人的閱讀基本設定做好了,就好像馬拉松選手需要買個好碼錶般,每次跑完都要看看自己的紀錄是否有進步?如果今天沒有達到設定目標,就算累,就算挑錯了書,也要硬撐著給這本書30分鐘的時間。

作家村上春樹,在《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表示,他藉著「跑步」可以有順序的整理自己。對讀者來說(我啦),藉著閱讀,整理自我,要求自我,而Readmoo上準備了工具和圖表,讓讀者可以更加了解自己的習慣。

設計活動徽章 激勵讀者參與

兩次全站馬拉松之後,我們試著舉辦自慢國學馬拉松推理小說馬拉松商管馬拉松針對不同類型的書搭配作家演講、書展、特賣等來嘗試。

顯然,因為類型,參與馬拉松的人就會變少,於是我們開始設計閱讀徽章。針對不同類型的書來設計閱讀馬拉松,試圖讓可能原先閱讀上有點偏食的讀者,為了求名(成績排名)求利(徽章、閱讀點數兌換),而打開不同類型的書來看。


有了徽章之後,有蒐集徽章嗜好的讀者,開始跨閱讀,讓羅曼史馬拉松參與度不遑多讓全站馬拉松。之後我們再嘗試以單一作家的作品來舉辦馬拉松,伊坂幸太郎作品搭配兩位領讀人(馬拉松領跑人),東陽和陳柏青相互為小說的角色代言,以政治家 vs. 小人物,用畫線註記和參與馬拉松的讀者互動,吸引讀者看下去。

接著,我們又推出科幻x奇幻經典武俠,到最近還未結束的短篇小說馬拉松。每一次的閱讀馬拉松活動,都有不同的書和徽章,也因此發生不少有趣的事情。

馬拉松熱門 讀者的算計

相信嗎?有人寫程式參與閱讀馬拉松喔!Readmoo 的馬拉松閱讀,是以讀者閱讀電子書的時間為主,打開書若沒有持續動作一段時間後,就不列入計算。有讀者為了勇奪前幾名,寫了程式在閱讀時間上大做文章。為了競賽公平,一些不太合理的閱讀時間,會婉轉與讀者接觸,告知參賽資格失效。



藉由活動抓蟲 改善使用介面

最後,是我自己的笑話。去年舉辦羅曼史馬拉松時,我選擇挑戰《紅樓夢》,想要在iPhone6+上重看完整版的《紅樓夢》。參賽一陣子後,怎麼徽章都沒有?比賽成績也節節落後?後來才知道,《紅樓夢》沒歸類為羅曼史(可惡,怎會?)。我們家聰穎的工程師也立刻發現,這或許是個改進UI/UX的機會。於是,以後只要辦馬拉松,即使讀者沒有發現活動網頁或漏看了電子郵件,只要書櫃自動出現馬拉松書櫃,就是站上有活動囉。平台會將讀者書櫃中符合站上正在比賽的書羅列其中,讀者打開那書櫃,翻開任何一本書參賽,就對了。

村上春樹認為寫作亟需專注力和持續力,趁著練跑馬拉松也可鍛鍊此二力,好讓自己更專注、更持續有恆寫作。閱讀何嘗不是呢?對我而言,能把大學時期三大厚冊的《紅樓夢》,利用通勤時以手機再一次全部看完,無疑是個成就。通勤、睡前或週末早上剛睡醒後,都是我最常打開電子書來閱讀的時刻,一定要讓曲線過了自己的每日設定目標,沒達成,就一天不能謂之「善終」,我已將閱讀習慣化,逐漸成為日常生活節奏的一部份

閱讀一本好書,至樂。閱讀一本一定要讀的書,是種考驗,也許也是一種苦。如村上春樹所言,「正因為苦,正因為自己甘願通過那樣的苦,至少在那過程中,我們才能找到一些自己正活著的確實感觸。」把閱讀擺在第一順位,一切就會發生,一種心圓意滿的靜美。

** 本篇同時刊登在Readmoo 閱讀最前線

March 3, 2016

假期救星,Airbnb的最佳幫手



就像一場尋寶的探險旅程,在雪紛飛的下午,拖著行李箱走出札幌火車站。手拿著iPhone,順著Google地圖引導,就明明在目的地前,來回找不到。雪地裡騎腳踏車的年輕男孩迎面而來,立即攔截詢問。他看了地址,掏出自己手機,速速騎車遠離我,待我還在驚愕中,他又回到我身旁,從斷續的英文,我知道,原來在兩條路間,那巷子內的大樓才是。

這次北海道之旅的頭三天,正好碰上札幌雪祭開始,所有我知道的訂房網站,都訂不到旅館,最後,只好註冊Airbnb網站,試試手氣。起先,在札幌JR站附近還是沒有房子,得到郊區才有。連續三天,我都下不了決心,就在要放棄的剎那,一間距離車站走路僅需五分鐘的公寓出現,立刻下訂。

快出發的前一週,收到屋主寄來的住宿指導,沒有時間細看。離出發前兩天,屋主又來訊,說當天下午她要在雪祭表演,恐怕會聯絡不上她,請我一定要確認是否已明白住宿指導。我只得趕緊打開她寄來的連結。原來,住宿指導在Evernote裡,圖文並茂,告知到達、開門和公寓內電器使用方式。我僅回問了棉被是否足夠、會天天清掃更換毛巾嗎?她回,棉被無虞,但不會天天清掃。

走進巷弄,跨越許多積雪,一家子來到公寓大樓前,走入自動門後,玻璃大門在眼前。如何打開?照Evernote內文件指示,我得伸手到窄細信箱口裡,撈出一個繫有繩子的綠盒子,再依文件內的密碼打開盒子,才能拿到鑰匙。沒想到信箱裡滿是各式DM,根本撈不到盒子。將所有紙張抽出後,才好不容易看到盒子。還不小心扯斷繩子,綠盒子掉回深處,翻出背包中隨身攜帶的筷子,才又夾出繩子,拉出盒子。

轉對號碼,順利開盒子取出鑰匙。將鑰匙插入門廳堅硬鎖頭,一轉,噹噹,光亮玻璃大門霍然打開,轉角,才看到電梯。擠入電梯,到達預定樓層,找到門號。開門又是一番挑戰,就這把鑰匙?咦,怎麼也開不了?門把與一般經驗完全不同,嘗試了幾種方式,都要放棄了,終於喀嚓一聲地開了。這多麼像一場尋寶的大地探險遊戲啊?

進入鞋櫃通道後,打頭陣的女兒尖叫一聲,忙問,怎麼了,她說,沒打掃。客廳擺設如Airbnb網站照片所現,但廚房前垃圾六七袋、浴室沒清、大毛巾一地、床鋪也沒收整齊。這,對嗎?

線上立即交流溝通

趕緊拍下所有混亂,把照片傳給屋主。不久,她回訊抱歉,會立刻處理。於是我把行李留下,鑰匙依開門方式又入盒放回信箱,並告知她出去用餐逛逛,請清掃。走出公寓一樓大門廳時,就看到打掃公司的車轉進巷內停靠路邊。

酒足飯飽逛過大通公園內的大雪像後,再次打開公寓房門,垃圾消失,乾淨的大毛巾、鋪好的布團棉被,廚房流理台浴室亮晶晶,櫃子裡也擺好當初預定人數的碗、碟、馬克杯和玻璃杯。繼續研究住宿指導,搞清楚垃圾分類、浴室熱水使用、洗衣機暖氣電爐等等使用方法。

第二晚用膳完畢回公寓時,門上掛著一袋高級巧克力禮物,同時Airbnb裡也出現屋主歉意滿滿的訊息。三晚後,離開時,垃圾集中、家具床鋪盡可能恢復入住原狀,我依時走人並傳出住宿愉快訊息給屋主。從札幌前往登別的火車上,收到屋主來訊,謝謝我整理環境,乾淨使用她的公寓。不久Airbnb接連發訊,要我評價此次住宿經驗。

相互信任彼此負責

網路時代,憑著文字敘述和照片,用App,「一切」解決。「一切」並不容易,有賴相互信任與彼此負責。當我在出發前四個月訂房時,屋主剛上Airbnb,一個評價也沒有,當時我別無選擇,只得付款訂下。快出發時,該公寓已有三個不錯的評價,照片也愈來愈多。當我寫這篇文章時,再次搜尋,該公寓有七個評論,所有項目均得五顆星的評價。

房客會給屋主評價,同樣的,屋主也會給房客評價,雙方各自都在Airbnb的世界裡留下紀錄。Airbnb的屋主是可以拒絕房客的,這也使我想起,當時訂房後,我需蠻詳細自我介紹和填入同住人姓名,我還得提供臉書連結,讓房東認識我。而我也是第二天以後,才收到屋主願意接受我的訂房入住請求。

這和一般訂旅館有著截然不同的思考邏輯,引導、解說、認證、付款,全由網站解決。我需手機不離身,且時時連著網路。

原來,還有別的幫手

淨潔,是旅宿最起碼的需求。第一晚碰到的打掃公司,讓我也明白,因Airbnb,為個人屋主而生的清潔公司應運出現。清掃、提供乾淨衛生用品、修繕水電,屋主若無法做到專業水準,哪來五顆星評價,哪來下一次生意呢?甚至我還發現日本出現寄生Airbnb的新創公司 zens(http://www.en.zens.tokyo/ ),在清潔服務外,還可替房東整修裝潢屋舍、拍攝美照、寫住宿指導、經營回應外國人...,替屋主做到Airbnb最佳化,以獲得高評價、高露出、高出租率和高獲利。而日本也出版了相當多如何用airbnb賺錢的暢銷書籍,如《airbnb空室物件活用術》、《airbnb不動產投資戰略》等。



滾動著zens網站光鮮頁面,那麼,這次春節假期在札幌,也許不是那個念大學女孩屋主把她的公寓租給我三天,而是一群看準Airbnb商機的年輕人,在為我這個外國旅人,提供完美的假期服務。


(本文亦刊載於 201603《數位時代》262期)

February 13, 2016

即將佔領,數位高年級生

一如往日,他無聊地逛完日常市場,無意中竟瞥見牆上貼著召募廣告,年齡倒是他符合的,應徵條件為:「有組織的運作能力,對網路購物有興趣,有捲起衣袖努力做事的態度。請上傳你的申請書。文字履歷過於老派,請使用影片履歷,不論是 mov、avi、或 mpg 檔案,請傳上 YouTube 或 Vimeo。」他雖然對網路購物不明究裡,夜裡卻輾轉反側很想應徵看看。在攝影機前,期期艾艾,終於成功錄下影片,經孫子的調教,也順利上網寄出。過關斬將,年過七十歲的他,終於在網路新創公司找到實習機會。

圖片來源:《高年級實習生
這是電影《高年級實習生》的開頭小片段,勞勃狄尼洛飾演年過七十的退休人士 Ben,學會如何做影片、學會 FB,以及其他網路上使用工具,加上豐富的人生經驗與智慧,他在辦公室裡處處受歡迎。對,公司裡誰都會做影片,但他的最動人,第一支影片,就讓公司內的觀賞者痛哭。從每天無所事事的銀髮實習生,到最後成為 CEO 安‧海瑟威的貼身司機,終至最後成為特助,這部輕喜劇的愛情通俗片,情節只是好萊塢神話?

雖然好萊塢電影煽情誇大,但總有不爭的事實或蛛絲馬跡,才會有這劇情的出現。現實生活裡,每週五,我也和一位銀髮退休長者相會,聆聽他的教誨。

虛擬教練 空中相會

自從買下賈伯斯牛仔褲口袋裡掏出的 iPod Nano 後,我從那小小的 one more thing 中,得到最大的快樂,就是聽 Podcast。當年還在《數位時代》工作的我,從訂閱的 Podcast 裡聽到許多矽谷創業家的演講和訪問,他們真實的語調、毫無修飾的語言,透過塞在耳內的耳機,句句聲聲直入腦心,提供我寫稿素材、旁徵博引的資料。

轉至電子書工作,由於忙碌,我停掉幾個網路/技術的 Podcast,搜尋各式和電子書、數位出版相關的節目。目前我最固定收聽的就是 〈Kindle Chronicles〉,主持人藺恩‧艾吉陵(Len Edgerly),他也和電影裡的勞勃狄尼洛一樣,是個有八歲孫子的阿公級人物。他不倦勤的人生態度,與 Ben 同出一徹。職場退休後,藺恩回學校修課,2003 年取得文學藝術碩士(對,他 1977 年就在哈佛商業學院拿過學位)。因為熱愛閱讀,他嘗試所有電子書閱讀器,使用最多的是 Kindle,最常帶在手邊的是 iPhone。

2006 年底,藺恩開始製作推出 Podcast 節目。由於頗受歡迎,2008 年他固定每週五推出 〈Kindle Chronicles〉 節目,專一只談電子書相關的種種,內容上包括介紹美國電子書產業動態、訪問類型受歡迎作家、訪問電子書工作者、與電子書新創公司老闆對談。由於認真製作,毫不間斷,逐漸各家電子書閱讀器也會找他測試,所以節目中也會有新閱讀器的使用報告。節目中固定有 Kindle 使用解惑和秘技公開單元,也因此亞馬遜的都會聽,中高階主管也常接受他的邀約受訪。

訪貝佐斯 忐忑興奮

2012 年,他甚至有機會進入亞馬遜位於西雅圖總部,訪問貝佐斯。藺恩在 Podcast 裡難掩興奮,說這是他個人最棒的一次經驗。貝佐斯和他說,「Kindle 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爆發成長,自己完全沒預料到。」也表示自己用 Fire 手機看報章雜誌,用 E-ink 閱讀器看小說,貝佐斯個人覺得反而因為數位閱讀而更有機會大量閱讀。貝佐斯表示,人類天性是喜歡線性敘述的好聽故事,許多想像和內心對話,只有在線性文字中可以領略,弄成多媒體,或變成電影,是另一種媒介,不會取代文字。這是一次相當好聽的 18 分鐘節目,貝佐斯在訪問前還提醒他說,「小心,通常我的笑聲會使麥克風爆錶,提醒你要先設定好喔。」

我喜歡聽藺恩的節目。有時候,藺恩在麻省劍橋的海邊,錄上海潮襲岸的聲音,加在節目的開場,好似讓人進入文學的寧靜當中。即使退休人生,安排著許多長旅行,他會在飛行前,事先準備好一些錄音,再搭配過去的精采片段,以排播的方式定時推出,絕對不讓聽眾有一週的空白。

節目持續 樂善助人

即便在旅途中,他也會隨時錄上鳥叫、餐廳的音樂,甚或與旅行時新認識朋友,談起 Kindle 使用心得,並請其聊聊閱讀器上的書,然後就在旅館裡製作節目上傳。他的八歲孫子非常喜歡閱讀,也在某次節目裡談 Kindle 使用情形。耶誕節時,他將孫子的照片放上 Kindle 當封面,孫子靠近他的 Kindle 觀看,童稚聲音從耳機飄出:「Kindle 可以將自己的照片傳上當封面,這應該是任何紙本書都無法輕易做到的吧?」

E-Books for Troops
我對藺恩的敬佩,不止於有恆心的週週製作節目,他在一位聽眾幫忙下,兩人一起創立「給軍隊電子書」(E-Books for Troops)的公益機構。因為 Kindle 可以放進軍服的口袋,在軍隊移防的旅途上、在戰地營區裡,都能方便閱讀。四年至今,他送出 1000 台閱讀器給駐外美軍,包含當年在阿富汗的美軍。

在已然數位的世界裡,銀髮退休人尚且如此孜孜,在組織裡的中、青工作者,我們怎能不數位、不汲汲營營呢?

(本文亦刊載於 201512數位時代》259期、Readmoo閱讀最前線)

January 13, 2016

革命的六天

圖片來源:蘋果官網
艾迪(Eddy Cue)在蘋果待了24年,負責網際網路和軟體服務。2010年1月27日賈伯斯要宣布iPad這項新產品,但iPad上面的電子書店(iBook Store)還沒搞定。2009年11月,艾迪開始聯絡六大出版集團(註1),希望iPad推出時,六大電子書都能上架,讓消費者選擇無虞。2003年的iTunes和2008年的App Store,都由艾迪出手搞定,但是這回,很棘手,而且眼看沒剩幾天了。

2010.1.21記者會前6天
終於,艾迪收到回信。六大書商之一的西蒙舒斯特,CEO凱洛琳銳迪(Carolyn Reidy)回了封電郵,表示會和他通話,信裡明白說,非常希望艾迪能把其他五大出版集團湊齊。

中午,艾迪和凱洛琳通了電話。短短11分鐘,他勝卷在握,拿到了西蒙舒斯特。電話講完後,他立刻信心滿滿地發了兩封幾乎相同的電郵給麥克米倫和企鵝出版的CEO。

他寫道:「已經有一大出版集團和我們簽約了,另外兩家也快了。」

接著,六大出版集團的CEO開始狂接電話,他們彼此互通了25次電話,想確認艾迪說的,到底是哪三家?

就在這一天,艾迪也有壞消息,藍燈書屋拒絕了蘋果。藍燈CEO馬卡斯都爾(Markus Dohle)電郵回覆艾迪,他表示,「電子書的商業模式太複雜,仍有太多不可知,實在無法在短時間做決定。」

哈潑柯林斯的CEO布萊恩夢瑞(Brian Murray)與艾迪來回討論合約內容,他提出的合作條件漸趨苛刻。這些信也同時副本寄給賈伯斯。談來談去,最後哈潑柯林斯還是拒絕與蘋果合作。艾迪氣呼呼地寫信給賈伯斯,他說:「夢瑞根本就是個大白痴。」

2010.1.22 記者會前5天
西蒙舒斯特的CEO凱洛琳打了通電話給亞馬遜Kindle內容部副總羅素(Russell Grandinetti),她表示,9.99美元的電子書價格顯然是太離譜了,不久,西蒙舒斯特將不會再任由亞馬遜主導電子書的價格,她想要修改合約。

麥克米倫的CEO約翰薩均(John Sargent)打了通電話給艾迪,他說,同意蘋果的條件,「我們準備簽約了。」艾迪在電話裡很快樂地回答,「哈,你們是第三個簽約的出版集團。」

艾迪並沒有說,第二家是誰。艾迪沒說謊,阿歇特和西蒙舒斯特兩大集團,都已和蘋果開始走簽約流程了。艾迪心內衡量著,還剩企鵝出版集團,第四家就要到手了。

企鵝的CEO大衛尚克(David Shanks)與艾迪在電郵中討論,「倫敦母公司那邊希望蘋果能保證,絕對有四大,不然不簽約。」艾迪回覆:「如果只有三個,蘋果的臉也拉不下來啊!」

2010. 01.24 記者會前3天
阿歇特正式跑完合約,是第一個和蘋果簽妥電子書供應商合約的出版集團。

2010. 01.25 記者會前2天
艾迪和企鵝的大衛尚克連續兩天,打了5通電話。還是沒有談定。最後,大衛尚克只好打電話給同業,和西蒙舒斯特的凱洛琳確認。通話4分鐘後,大衛終於相信蘋果,企鵝就是那第四家,大衛回覆艾迪,企鵝同意簽約。

艾迪喘了一口氣。麥克米倫、企鵝、西蒙舒斯特都在這一天簽妥正式合約。四大到手,任務算是達成。還有兩天。還有兩天,賈伯斯就要公開介紹大家期待許久的新玩意,那時候,沒有人知道名稱,都還在猜是iTablet還是iSlate?艾迪知道,是iPad,裡面還有電子書店和iBook閱讀軟體。

正當艾迪忙著拉攏四大簽約時,賈伯斯也沒閒著。盡管哈潑柯林斯拒絕了,賈伯斯怎會放棄這出版界最大集團呢?他親自找上新聞集團小老闆詹姆士梅鐸商量。新聞集團是哈潑柯林斯的母公司,賈伯斯和新聞集團早有來往合作,不論是電視節目、新聞、電影都在談合作,甚至也擴延談過出版品。

賈伯斯在與詹姆士的往返電郵中寫到:「亞馬遜電子書賣9.99元(註2),的確讓你們很不開心,但也許這價格不壞呢!蘋果願意與你合作,把價格提高一些,但也不可能提高太多,不然消費者不會買單的。最多就是12.99和14.99,我們合作,一起創造真正的電子書大眾消費市場。你們是要亞馬遜獨大,一直是9.99的價格,還是和蘋果合作看看?」

「蘋果和你們七三分帳,你七,我三,你可多拿許多,也可多分一些給作者,哪個作者會不同意出電子書呢?」

「我會賣出比亞馬遜Kindle更多的平板,你們的營收會更高。」

………

2010.01.26
就在記者會的前一天,母公司新聞集團壓著哈潑柯林斯CEO布萊恩簽約,成為第五家與蘋果簽約的出版集團。

多麼神奇啊!在簽約前,沒有一家出版集團看過iPad或使用iPad上的電子書軟體!

記者會當天 2010.01.27
賈伯斯站在舞台上展示著iPad,台下的聽眾,如痴如醉。他展示著iBook電子書軟體,輕鬆示範如何無痛地買下一本阿歇特的電子書,14.99元,流暢完美,所有人都望之興嘆,神奇歡呼。

僅有華爾街日報的科技專欄老記者莫伯(Walter Mossberg)狐疑,在記者後問賈伯斯,「同樣的電子書,消費者在亞馬遜花9.99就可買到?為什麼要花14.99在蘋果的電子書店買呢?」

賈伯斯酷靜地望著他,回答:「不會如此,電子書價格以後一定會一樣的。」(註3)

**註1:2010美國六大出版集團(按字母排)
阿歇特出版 Hachette Livre
哈潑柯林斯 HarperCollins
麥克米倫出版 Macmillan
企鵝出版 Penguin Books
藍燈書屋 Random House
西蒙舒斯特 Simon & Schuster
**2012年10月,企鵝出版 Penguin Books 和 藍燈書屋 Random House宣布合併,六大變成五大。

*註2:2007年為了推Kindle電子書,亞馬遜以電子書9.99美元的低價來吸引讀者購買。當時因亞馬遜和出版社簽的合約,定價權在亞馬遜,若出版社的電子書定價為15美元,亞馬遜以均一價9.99美元賣出,亞馬遜會補貼至少5元價差給出版社。因為有補貼價差,剛開始出版社並不太在意,後來突然發現9.99讓Kindle快速起飛,2009年Kindle橫掃一切,佔了90%市場。雖然電子書閱讀回不去了,但出版社極欲拿回電子書定價權。

*註3:本文內容取材、改編自〈美國vs.蘋果起訴書〉和其相關新聞報導

(本文同步刊載於201509《數位時代》256期,Readmoo閱讀最前線)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