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 22, 2010

ebook business = idea business
電子書生意=想法散播生意

賽思‧高汀(Seth Godin)說自己是個網路人( Internet guy),根本沒想要寫書。但一般人對他的認知,恐怕都是暢銷作家吧!

過去十年來,他出版了十本書,幾乎本本進入各國暢銷書排行榜。他從來沒想過要寫一本真正的書,想要用傳統出版社賣書的方式來賣書。唯一的一本,照著書商的作法,那本也賣得最差。

對他來說,一本書,最重要的就是書中的內容,就是書中的想法(idea)。想法愈擴散,才能影響人,也才會有用。只有網路,最能快速擴散一個專業人才最棒的想法;只有網路,才能有效地把想法傳遞給最對的人。書,是人們認為這個想法有用,想要留下來的收藏品,想要送給人的禮物。

要他賣書,他對經紀人說,我要先花四百美元,弄個簡單的網站,讓人們上來留下email。這網站不寄垃圾信,什麼也都不做,只會自動將書裡三分之一的內容傳遞出去。收信人會收到一封內容非常長的email,看著看著,就會出現一段文字和連結,「你看累了嗎?要不要買這本書?」

這是他一九九九年時,賣第一本書《願者上鉤》(Permission Marketing)做法。有二十五萬人在他的網站留下email,之後,這本書登上當年暢銷書排行榜,也獲各大媒體讚賞,至今這網站仍存活著。

賣第二本書《Unleashing the Ideavirus》時,他更將全本書的內容,以PDF檔案讓網友全部下載、自由列印、任意傳遞。第一天就有三千人下載,第二天六千人,最後大概有三百萬人次下載。當這麼多人都知道他的想法時,他推出紙本書,僅八十五頁,一本賣四十美元(貴!),僅在亞馬遜網路書店上販售和其他少數限定地點。書一推出,旋即成為亞馬遜上排名第五的暢銷書,在日本則排名第四。

當然,他最有名的《紫牛》一書,仍是在網路上公開部分內容,若網友想要全部,則需付五美元。他自己印刷出書,把書包裝在一千CC的牛奶盒內,兩星期內,賣掉五千份。之後,他又在網路上,追加五千份牛奶盒,但想買的人一次需買十二個,也就是需付六十美元。

幹嘛用牛奶盒裝書?高汀的理論是,當郵差在遞送紫色牛奶盒到訂購者手上時,就一定會問,「這是什麼?」當購買者把紫牛奶盒放在辦公桌上時,也一定會有人問,「這是什麼?」一本書放在桌上,很少有人會問,這是什麼,但是一個紫牛奶盒,一定會引發別人好奇發問。想要,一買就是十二個,另外十一個一定得送人(在台灣則是一定要搞團購,東問西問湊人數),這樣就有了對話,有了討論,就創造了風潮。

高汀還認為,聰明的人就該寫電子書,都該在網路上傳遞自己的想法。電子書幾乎人人能做,只要有台電腦,就能成為作家。在自己的部落格讓大家下載,傳播得愈多,討論得愈多,在Google搜尋框鍵入後,搜尋出的連結條目愈多,就愈成功。紙本書是大家喜歡你的想法,所想買的紀念品(souvenir),想送人的禮物(gift)。

2010年一月底前,高汀新書《Linchpin》仍在網路預購中。不過,在2009年十二月時,他如過往般,在網路上推出搶先看電子檔的活動,但這次他連結慈善活動,只要願意捐出至少三十美元到他指定的慈善網站,前三千名捐款者會在美國各大書店開賣他的新書三個星期前,收到他自掏腰包花錢郵寄的紙本書。

結果,在九個小時之內,一千五百本賣出,收到捐款七萬美元。四十九小時候,三千本售罄,共得善款十萬八千美元,約新台幣三百五十萬元,也就是說,平均一本書等於新台幣一千一百元賣出。

這是個網路時代,在這個時代裡,賣書的方法要突破。是送,是賣,是對話,還是風潮?是慈善,還是病毒行銷,是社群媒體,還是個人魅力?賣書其實不是賣書,賣書就是賣想法,book business = idea business。電子書還是紙本書,都不是問題。

圖片來源: Seth's BEST books... YOU DECIDE!
延伸欣賞:本篇內容消化自以下影片以及高汀的部落格,推薦一定要看這影片


註:本文改寫後,刊登於2010.02《數位時代》。

December 3, 2009

蘋果平板電腦和網路廣告



呵,很久沒法寫自己的部落格了。
貼出Diggnation這個影片,主要有兩個原因:

(1) 約在24到26分鐘左右,談到蘋果平板電腦(Apple Tablet)到底有多便宜?主持人說,特便宜,令人驚人的便宜,便宜到不行。那到底有多便宜?199美元嗎?主持人說,我沒說多少元?反正就是便宜很大。弄得所有的人都異常興奮。Exciting!

(2) 這個影片,如果從頭看到尾,實質內容真的不多,但廣告真多。影片一開始的random廣告影片不說,節目進行時,不時會浮現浮水印式的廣告,但整個節目內容上,到底是主持人喜好還是推薦,還是廣告,真的界限難分。

主持人手上拿的蘋果電腦應該不是廣告,但真的嗎?桌上喝的酒是廣告,錯不了。主持人起碼介紹三次以上,酒商的活動宣告,飛進影片的圖和橫幅...酒廣告在電視和廣播是有時段限制的,但在網路影片上,全無管制?這個影片的觀賞者年齡層應該不太高,受年輕科技人喜歡的主持人推薦的啤酒,嗯,是不是該去買來嚐嚐呢?很有說服力。(裡面還喝了烈酒,還推了客串來賓的書...)


這使我想到前陣子在台灣很紅的海尼根異口同聲廣告(上)。花大錢在電視上播,內容也挺有趣味的,精心打造的房子和演員。但周遭的男性朋友都說,根本打動不了他們。女性友人則說,買啤酒時可能因為不知道要買哪個,而買海尼根。

海尼根到底該在哪兒做廣告呢?海尼根有YouTube頻道,看了異口同聲廣告影片,旁邊也有連結帶到海尼根很炫的網站。不過YouTube影片和電視上都有註明喝酒不開車等警語。

想想在Diggnation影片上做廣告的比利時啤酒,花的錢一定沒有海尼根多,但是哪一種方式對目標消費者有用呢?

除了產品商會考慮的廣告效益外,另外,看到Diggnation影片內的廣告感覺:不論是過往的廣電法,還是現在的傳播法,一到網路上,好像都模模糊糊,無法可管,大家也都不知道該怎麼管,因為網路變化實在太大,列管了這,那兒又有新的方法出來。哪管得盡?

Update: 寫完不久,突然想到,難道每次Diggnation主持人在影片中透露蘋果的消息,不是蘋果的行銷手法嗎?為什麼每次Diggnation都那麼準呢?已經好幾次Kevin Rose說的都是真的!(雖然這次是另一位主持人說。)


另,我是看到上面這個,連到這兒,下午剛從演講出來,有點疲累地一邊聽、ㄧ邊看、一邊工作,聽完大部份影片。以前我有訂閱Diggnation的podcast,但看了幾次後,覺得不是我的料...今天卻有點感觸,趕緊隨手亂寫一通,記錄之。...

update 2: 一定一定要看,這就是蘋果平板電腦上看雜誌嗎?太太酷炫了!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