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e 21, 2009

看見古書,Google Book Search


女兒是《傲慢與偏見》的書迷,她看了幾本中文翻譯書後,覺得各書中的情節略有不同,雖還沒有到矛盾的地步,但對主角的描述,總有隔一層的感覺。她吵著要看原文書,因記得老家有此書,就拖著沒幫她買,懶媽媽最後鬧不過她,只好告訴她,用Google Book Search(圖書搜尋),就可找到原文書來看。

這一找,哇,1853年1813年的書都赫然在列。她看到150歲以上的原文書模樣(封面、內頁、空白頁...全都有),驚呼連連,鮮少上圖書館領略老書的她,這真是有趣的經驗。

然後我和她說起,Google一直在執行的計畫,就是掃描全球知名圖書館內的絕版書,讓遠在天涯的一本古書,也能藉由現代科技和網路,重現在她眼前。

那Google到底是怎麼做到的?Google的掃描機器長什麼樣子?我也一直很好奇,就來搜看看。找到以下影片,終於明白。



影片中所看到的「掃描機」,和家用的平板式機器截然不同。由兩台隨時可替換的、目前最棒的數位相機擔任「掃描」工作,一次替書本的每一跨頁分別拍下照片。機器翻頁迅速,但感覺很溫柔。當然從影片中也看到,所使用的軟體介面,似乎在微軟環境上。



書一頁頁拍好照之後,需QC(quality control),經適當地調整校正後,再經QA(quality assurance),確認一切無誤,符合良好品質標準後,才算完成,才能上線。影片中專門將書籍數位化的Kirtas公司表示,他們一天可掃描百本圖書,較花人力的QC工作,一天只能完成30本書,QA則一天能處理120-140本。

本來躺在圖書館裡灰塵滿佈的絕版書,經「掃描」後,可變成數位內容或電子書(ebook),經由搜尋工具,增加與世人見面的機會。不只絕版古書, 只要作者、書商願意,也可加入Google圖書搜尋計畫,成為圖書搜尋夥伴。從搜尋結果看來,可以很清楚的看出,Google圖書搜尋有三種呈現方式:(參考最前面一張圖)
1. 絕版無版權的書,整本書全文呈現,書頁下邊無廣告
2. 有版權的書,摘錄顯示,書頁下邊有廣告(?)
3. 參加夥伴計畫的書,出版商可自定顯示頁面多寡,書頁下邊是否要有廣告呈現

我和女兒說,美國作家協會和美國出版社協會與Google為了圖書搜尋而打官司。網路原生代的她,突然很激動地回我,「為什麼要告Google,白痴啊?!我在Google中只是看看罷了,真的喜歡,我一定會去買一本回來啊!沒有Google幫我,我哪知道我到底愛不愛這本書!這就和那些在YouTube上的影片一樣,每次我看到喜歡歌手的影片,不久就會變成在你的國家不能播,爛透了,我看了影片,我喜歡那歌手,歌手來台灣演唱,才會有那麼多人擠破頭去看演唱會啊!」

我很驚訝,她把圖書搜尋的事情和YouTube的消失影片串在一起(YouTube影片對她來說,比書重要很多)。但很顯然的,這些從小就有網路的小孩,沒有地域觀念,語言的隔閡幾乎也不是問題。管他英文還是日文,只要能看、能聽就好,只要喜歡,自然就會懂。文字、歌曲、影片和影像都一樣,在瀏覽器中滿足他們的視聽需求,真正打動心中的甜蜜點後,自然就會花錢買回家。

當然她不懂出版社和Google間的利益糾葛,甚至不了解Google組織全球資訊的野心,Google也許沒做壞事,但所有的資訊只在一家公司手上,是不是太冒險了一點?她也沒了解,如果她想買一本書,從搜尋頁面點選網路書店的連結,Google可以賺到廣告費,而從那頁面直接買書的話,Google可分到37%的營收。(未來若直接買電子書的話,會怎麼算呢?)

根據目前美國法院所判的「Google圖書搜尋訴訟和解方案」,作者或出版商需在2009年9月4日提出異議(也可選擇opt-out,選擇退出和解,不願接受賠償,也放棄對Google的訴訟,也意味著可選擇書籍內容不出現在搜尋結果之上);同時Google需成立獨立且非盈利的「書籍權利登記中心」(Book Rights Registry)。作者、出版社、版權擁有者需在此處登記註冊,方便Google分配賠償金額,或未來圖書搜尋的廣告報酬,或更以後的來來,販售電子書的版權費?

雖然我們總是覺得目前網路上的資訊,數不盡也看不完。但是這些資訊,了不起從1960年代開始集結。在這之前,人類的知識精華都在一本本的書冊之上。最經典的、最重要的、最優美的文字與資訊都躺在圖書館內的書架上。站在推廣知識的角度上,Google Book Search也許最讓圖書館和愛書人得益。得益不等同得利,將所有的書籍數位化上網,成為網路資訊,成為數位內容或可購買的電子書,這有可能成為圖書館的另一種收入嗎?或是讓可以連到網路上的所有人都得到最優質的搜尋結果(最好的知識內容)?

無版權的公版古書、有版權的已絕版書(原先僅能在二手書市尋覓)也得以因為數位化和圖書搜尋技術,而有不同的生命出口,這些都是好事,但如果全球只有一家公司能做好這件事情,只有一家公司有能力做這件事情,我們也只能祈求Google永遠不倒店、Google永遠不做惡!

延伸閱讀:
Google's digital-book future hangs in the balance
Publisher speculates about Amazon/Google e-book "duopoly"
Google圖書搜尋新功能
‧非常複雜的Google圖書搜尋和解方案,希望我沒有看錯
繁體中文版的圖書搜尋夥伴計畫


1853年的傲慢與偏見,來自紐約市立圖書館


1813年的傲慢與偏見,牛津大學的藏書

June 10, 2009

請不要再說「雞生蛋,蛋生雞」,做就對了

去年底到今年一月底,幫忙翻譯一本書,四月底出版了。在各大通路都有販售,但是卻沒有電子版本。300多頁的書,並沒有想像中厚,但是帶在身上,還是挺有份量的。

我想將這本翻譯書,送給遠在澳洲的友人,因為翻譯時,我因英文疑難,問她些許問題。除了跑到郵局,寄上一本實體書外,別無他法。

出版社並沒有談數位版權。當初和我簽約時,也沒有簽數位版權。那麼我是否有可能自己和國外洽談數位版權呢?

國外出版商會和我談版權嗎?Why not? 反正放著也是放著,現在,就沒有人買,也沒人賣啊?為什麼不賣給想要買的人呢?價格會很高嗎?我可以談不預付版稅金,但每賣一本五五分帳模式嗎?也就是說,只要我有賣掉電子書,對方就拿到一半的錢,或他們想要更高也可。真的,反正也沒出版社要幫忙賣中文版的電子書,在我的部落格,開個小鋪,賣自己翻譯的電子書,會很困難嗎?

這本書的P. 184談到「如何讓出版更賺錢?」就談到數位出版的種種可能,「讀者若想買PDF版本,應該可以更便宜,因為免了印刷費、裝訂費、和運送費」。在P.183談到版稅、預付金、和書的收入時,也談到美國目前出版社彈性調整各比例的可能性。

我有此書的中文翻譯文字,當初和出版社簽約時,並非以版稅支付,而是以譯完付清為原則。因此,這本書的紙本在市場上賣得好,和我無金錢關係。但如果這本書的數位版權可以給我,電子書的收入直接一半入我的口袋,我自然該大力推廣(雖然我也許沒有出版社厲害,那麼會賣書)。在我的部落格上,下載或買賣電子書,讀者也可直接和我交流,告訴我哪裡不好...我可以立即修改電子版,讓電子版的內容最新、最好。

翻譯這本書時,我和原著作者利用Facebook聯繫上。我把一些不懂句子,列在Google文件上,他會針對我的疑問來解答,其中也有些小趣味。我一直留意他的部落格和推特,我知道這本書除了平裝紙本外,也有精裝硬殼本,還有ebook、audiobook、影片、PPT,出版社也安排了BusinessWeek的專訪、封面故事、Podcast...。

相對的,這本書在台灣的市場上,沒有其他數位內容出現。所有在數位世界上看到的文字,都是網路行銷內容,是為了多賣紙本書而做。不會考慮到有讀者會看了實體書,想要有一個電子檔案,以方便參考引用。也不考慮到,有人僅需看某些篇章,買電子版本就可,不需買個300頁的書供在書架上。

如果有電子版本(如PDF或ePub),讀者可以搜尋書中的內容,對書中某一概念,分別在哪些篇章出現,可以很容易找到。我在翻譯此書時,對作者所提到的每一個人、所引用的書,都查了維基百科或該人是否有部落格,也做了份譯名對照表格,若要出數位內容,這些人名和書名都可以是連結,這讓購買電子書的讀者,比買紙本更有豐富參考價值。

這樣的一本書,談的是網路思維,談數位改變一切,在出版中文版本之際,卻沒有跨入數位內容一步,連一點小小的嘗試都沒有。真的很可惜。

為什麼台灣的出版社都不談數位版權呢?「雞生蛋,蛋生雞,我們不知道數位版會不會賣?我們也不知道怎麼賣?我們的網站也沒準備好。」有出版社的高階主管和我午餐時聊到。

唉,Amazon都已經從Kindle賣到Kindle 2,賣到Kindle DX,而iPhone和iPod Touch也共賣了千萬台,電腦、筆電、netbook,都可看電子書,還有什麼「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呢?

做就對了。我和他說,「請趕緊開始實驗吧。如果出版紙本的書商不談數位版權,還有誰會談呢?等著被別人談走嗎?就試著和對方談一個和紙本不一樣的term吧!」我也和他說,並不是每一本書都立即需要有電子書,但可以開始挑一、兩本適合的書來做實驗。試看看,才知道會有什麼結果,才知道將來哪些環節需要注意,下一次就會做得更好。試看看,才知道新讀者要什麼。難道紙本書要眼睜睜地看著讀者愈來愈少?

除了紙本書的企劃、行銷外,我也建議他要求公司同仁開始做數位內容的企劃。紙本書會做的所有企劃內容、定價策略、行銷手法、通路...也請同樣地為數位內容的電子書做一套吧。請不要把網站、部落格、書籤網站等數位工具只是拿來promote紙本書。數位內容(電子書)的銷售力和散播力更不同,接觸的人也不同,想想看,該怎麼行銷,方式應可更豐富。這樣也才會慢慢知道,在數位內容販售的世界裡,公司該補足哪些職能。

數位內容會侵蝕紙本書的市場?基本上,我認為這是可能的,但量不是太大。對同樣內容有興趣的人,買紙本書和電子書的族群或許會有重疊(有交集),有人兩種都買,有人買了其一不買另一個,也有人堅持只買一種。我的看法是,整體買這本書(或說買這份整理好的知識)總人口量是增加的。那到底會不會賺錢?會賺多少?我沒有答案,但不做又怎會知道?

如果可能,我在部落格開賣此書的電子書,你會買嗎?

延伸閱讀:石墨工房
我,正在寫一本書
電子書實驗:進度(1)
電子書實驗:進度(2)

Update: 不寫書名和作者名,是為了躲開SEO...。現在連照片也拿掉好了。連結留著,畢竟網路是連結經濟。

June 6, 2009

Google開始提供雲端書櫃



我一直不斷地買各種拼布書,以滿足我那忙碌的工作生涯,希冀在翻閱書本圖案時,可以得到那一點點優閒暇想!

每本拼布書後都有些基礎知識或基礎的刺繡方式。每本書不但編排不同,也好使用類似卻永遠不統一的名稱。當我想做某個作品時,想參考拼布書時,總要把好幾本記憶中相關的拼布書翻一遍,找到需要的和最好的,攤在桌上兩、三本,我相互參照著書們中的圖示和做法,開始做著我幻想中的拼布作品。

我常想,可不可能把所有我的拼布書都scan後,放在電腦裡,或是以後我都買拼布電子書(現在好像都還沒有),用搜尋的方式來找到我要的主題或拼布做法,再照著做?

今天看到Google這支影片,看來我的想法並非虛無。只要在我的Google雲端書櫃(我自己亂說的,Google是my library)Key 入書籍的ISBN號碼,Google就會在網路上找出這本書的相關資料。影片裡說,如果你把自己所有書的ISBN都key 入,就可用Google搜尋,找出什麼內容在什麼書中了。

我試用後發現,目前若是key 入中文的ISBN,是沒有用的(我試了好幾本中文書,也許我的書都沒有)。Key了兩本外文書後,雖然看見相關資料,但並沒有該書的PDF或電子檔可看,甚至連preview的內容也沒有。這是Google Book Search和出版社決議後的deal嗎?

我當然知道自己這兩本書中會有什麼關鍵字,接著又試了搜尋功能,但並沒有任何結果。和影片中所言,有很大差距。或許有PDF或preview的書,搜尋的功能會有吧。

我的感想是,Google正在為未來的電子書市場鋪路。

前些日子,Google也表明對電子書有興趣。現在推出讓消費者自己key 入ISBN書號,將書擺入自己雲端書櫃功能,未來消費者利用Google介面所買到的電子書,也ㄧ併可放入自己的雲端書櫃,一起任意瀏覽、搜尋、閱讀。

影片裡很明白地說,用Google的Androd也可自動掃描書號,當然未來要用Android phone或筆電來看電子書(或自己買過的實體書,以後讓消費者換個方式獲得電子檔案)應該也都不會有問題。

這顯示 "Google's mission is to organize the world's information and make it universally accessible and useful." 正一步步更接近、更完整中。

延伸閱讀:
Barcode your bookshelf with Google Books
Preparing to Sell E-Books, Google Takes on Amazon
Google進軍電子書 槓上亞馬遜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