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CC via Flickr By pursuethepassion |
對雜誌編輯來說,製作電子雜誌,重新燃起對讀者傳遞的訊息熱情與初衷。若這股熱情與耐心沒有起來,也許就是該離開的時候。
四月底《儂儂》(Bella)雜誌在蘋果iPad App Store登場,旋即登上該類產品排行榜冠軍。不久網路上也出現不少相關文章,有大推其酷炫好玩,也有號稱傳統閱讀已死,更有嚴謹的部落客找了七位使用者,仔細觀察使用者使用狀況,寫下專業評論報告。
數位雜誌走入紙雜誌大小的平板載體,製作上需要因應iPad硬體和iOS執行環境互動特性來考量,業者才剛起步。目前擁有iPad的一般消費者和專業評測者,多數算是科技先行者,或讚新穎或批介面或互動設計不到位,都有其道理。
然而從雜誌工作者,也就是所謂編輯的角度來看,撇開與程式工程師和互動設計師溝通,能推出這樣的數位雜誌,且若要繼續順利正常發行,可說是一場工作革命。
這場工作革命,考驗所有紙編輯對數位世界的了解,軟、硬體,介面、互動與讀者想要什麼,通通都需設想,而時間呢?週刊只有一週的製作時間,月刊也僅有一個月。在紙本還要做,數位不能少的情況下,編輯承受非常大壓力。
拿這次《儂儂》App裡 1 item x 5 styles單元來說,互動設計上等同紙娃娃功能,程式人員只需開發一個模組。美術上每次表現的圖(紙娃娃人形)可不同,所以每次需重新設計人形版型。但表現的創意和之後要拍的照片(使用者挑服裝,套上人形)就隨著選項不同增加很多,這次有4 x 4 x 4,共需拍攝64張圖。拍這64張圖時,每次換裝後的髮型、化妝、燈光和姿勢之保持與呈現都需維持一致。這樣的拍攝工作,流程繁複,需找到最佳化的工作方式,才可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
幾乎所有雜誌都正在歷經這場工作流程改造革命,編輯們面臨紙本和數位雜誌所帶來的雙重壓力與工作量。無法想像數位讀者的需求,就無法設計對的數位雜誌,在一次又一次製作和測試之後,許多編輯無法承受壓力和工作量,紛紛離開出版業。但也有編輯經由一次又一次的 App上架,從讀者反應得到改進心得和觸發新的想法,於是當另一次新雜誌App又要重新設計與推出時,有了新的想法和新的採編方式。
「原本一成不變的編輯,因為加入了數位出版,而有了改變,感覺編輯好像又活過來了。」參與《男人幫》、《一手車訊》、《Option改裝車訊》雜誌App製作的我愛傳媒黃智仁協理如是表示。
黃智仁說,現在編輯製作數位雜誌時,編輯開始會想我該怎麼做,才會吸引讀者看得更久一點。第一刊的教育訓練與溝通,非常辛苦,但轉過來後,發現其實數位出版僅增加15至20%的成本,就可同時做好紙本和數位版本。經過半年嘗試後,編輯現在很重視圖文比例,圖一定要拍得夠多組,甚至編輯現在還會主動提出,要工程師做什麼樣的效果。影片也是編輯自己想腳本、自己配音,因為那些原本在紙本上只能寫成文字的雜誌內容,現在編在影片裡,讓數位版的文字減少,影片變得更有料,讀者更想看。
許多編輯現在很興奮,他們無時無刻不在想著,要做什麼,要怎麼做,數位雜誌才會好看好讀、值得看值得讀,重新燃起當年入行的熱情與初衷。當然,不是所有的編輯都能適應新的數位出版流程,唯有對該雜誌有強烈認同,想要與讀者熱切溝通的,才會在雙重苦痛中繼續學習與賣力工作,並甘之如飴。
延伸連結:
Mr./Ms. Days:儂儂 (Bella) iPad 電子互動雜誌 Review
延伸欣賞:
註:本文經刪修,刊登於2011.6《數位時代》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