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10, 2006

比爾蓋茲的故事

從來沒有喜歡過比爾蓋茲,但是為了工作,非得研究一下他。

結果,產生了一份這個東西。
試圖從不同的角度來看他...
但是並沒有被接受,所以...貼出來,讓大家看看。
(覺得我把他寫太kind了,大家喜歡他邪惡一點!)

嗯,等我有空時,把一些link做出來,
寫這些東西,當然不是我亂編的,
全是網路上可以找的外文,
重新編譯詮釋出來的。
。。。。。。。。。。。。。。。。。。。。。

二○○五年,十月二十八日,比爾蓋茲五十歲。他是微軟的創始者之一,根據《富比士》雜誌目前他擁有四百六十五億美元的財產,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人。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在他四十九歲那年,頒了個爵位給他。他想要什麼就可唾手可得,他最想要的生日禮物會是什麼呢?

「花點時間靜靜地和好朋友聚聚」,比爾蓋茲說。

年過半百的蓋茲一點兒也不顯老,他仍參與自己一手創造的微軟,擔任董事長,代表微軟發表演說,也兼任總軟體建構師(Chief Software Architect),繼續他不能忘懷的軟體設計工程。

每週他騰出至少十五個小時,參與比爾美琳達蓋茲基金會(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的運作,同時他也是波克夏.哈薩威(Berkshire Hathaway)的董事會成員之一。波克夏是全世界第二大富人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公司。

蓋茲的爸爸(和他同名)老比爾微微抱怨地說,「比爾太忙了,我很少看到他,只有長假的時候,才能偶爾碰碰面,其他時間我們只能靠email聯絡。」

比爾蓋茲不是現在才這麼「忙」,十二歲的時候,他就總是一個人待在地下室臥房裡忙著自己的事情。比爾的媽媽,瑪麗,喊他吃晚餐,他總是不理。

一天瑪麗實在受不了,大吼大叫地問比爾:「你到底在幹嘛?」比爾非常惱怒,不耐地回答:「我在想事情。」瑪麗懷疑地回問,「你在想事情?」比爾尖銳地吼回去:「是的,媽,我在想事情,你試過好好想事情嗎?」

當律師的爸爸和當老師的媽媽招架不住青春期叛逆的比爾,他們送比爾去看心理醫生。一年後,醫生告訴他們,「你們最好還是調適自己吧,你們不會贏過比爾的」。於是他們只好將比爾送入西雅圖以嚴格著稱的私立學校,湖濱中學(Lakeside High School)。

一九六八年,比爾蓋茲十三歲,湖濱中學啟動一台電傳打字機與一台遠端電腦的連線,從此改變了比爾的一生。他和最要好的朋友肯特埃文斯(Kent Evans)以及長他兩歲的保羅艾倫(Paul Allen),只要有機會,就衝進電腦室玩機器,沒多久,他們的電腦知識就超過了學校老師。

當時電腦連線的費用相當昂貴,沒幾個月,學校一整年的電腦預算已用盡。之後,電腦中心公司(Computer Center Corporation,簡稱三C)和湖濱中學達成協議,允許學生免費連線使用電腦,交換條件是學生要為三C的程式除「蟲」。

包含比爾在內,幾個對電腦有著狂熱的學生,組成的「湖濱程式設計師集團」就此展開「晚班」工作。比爾常常在回家吃完晚飯後,又偷偷的從後門溜回學校,通宵達旦地流連在電腦室裡,吃著披薩、喝著可樂、徹夜工作。

這些曾經偷偷竄改過湖濱中學電腦使用帳款的學生,早已摸熟三C電腦裡的作業系統與應用程式,年紀雖小,技術著實有兩把刷子,的確幫三C解決不少程式設計上的錯誤。

一九七○年三C倒閉,比爾和肯特買下三C的磁帶,但是並沒有告訴保羅。保羅知道後將磁帶拿走,比爾以法院見來威脅保羅。最後保羅只好交出磁帶。比爾轉手賣了磁帶,賺了一筆。

十四歲的比爾,除了沈迷於電腦外,已懂得冷血做生意的法則。他相信,在三十歲之前,便可以成為百萬富翁;他已經想清楚生意的方向,他認為,「未來全世界每張桌子上都會有一台電腦」。

比爾湖濱中學的歲月就創立了個軟體公司,「代工」寫各種程式,他幫科技公司寫薪資程式、幫學校寫課表程式,也設計了紓解交通流量的分析軟體。為自己,則寫了井字遊戲程式。

然而好友肯特卻在比爾瘋狂撰寫程式的日夜顛倒生活裡,因山難而離開人世。比爾非常難過,「整整兩個星期,無法工作,無法思考」。從此,比爾瞭解朋友對他的意義,他和保羅更加親近,成為日後打拼的夥伴。

一九七三年,比爾蓋茲以SATs 1590的高分(美大學入學考試分數,滿分1600)進入哈佛大學就讀。但一場數學測試後,比爾發現哈佛高手如雲,比他聰明的學生太多了。他決定只集中心力在自己最擅長的各種電腦程式,從賽馬程式到新程式的市場機率;他還設計一個賭博程式,賭汽車牌照的最後一個數字。

他的生活比高中時還混亂,工作三十六小時後,睡十小時,然後又開始工作。他總是累躺在電腦室的桌上睡覺,直到早晨第一堂課被別人叫醒。

除了電腦外,就是玩橋牌。他在宿舍裡熬夜和同學玩橋牌,直至天際亮白,然後才去餐廳吃早飯。吃早餐時,他認識了史帝夫包默(Steve Ballmer),他們常聊天、討論對事情的看法。幾年後,當微軟需要幫手時,比爾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史帝夫。

一九七四年酷寒的十二月天,保羅看到剛出版的一月號《大眾電子》(Popular Electonics)雜誌,封面上宣告著:突破!全世界第一台迷你電腦問世…愛爾他電腦(Altair 8800)。艾倫知道,個人電腦要來了,就要成為人人可用的工具了,他衝進比爾的宿舍,大喊:「比爾,我們可不能在這場發展中睡大頭覺。」

比爾看完報導後,立即打電話給愛爾他電腦的製造商MITS(Micro Instrumentation and Telemetry Systems),宣稱他有可以讓愛爾他動起來的培基(BASIC)程式。比爾打了報價單,定了交期,為了賺這筆軟體費,從掛掉電話後的那一刻起,他和艾倫倆開始日以繼夜地工作。

哪有程式?事實上,什麼也沒有,他們連愛爾他碰都沒碰過。倆人硬著頭皮、合作無間,收集所有愛爾他相關資料,開發模擬程式、寫程式。他們總共花了八個星期,沒有好好睡過覺,偶爾趴一、兩個小時;直到要交貨的幾個鐘頭前,都還在寫程式。

保羅飛去MITS的所在地新墨西哥州,展示了他們設計的程式,當他打下「二加二」,答案「四」跑出來時,保羅簡直不敢相信;當他打了他們所設計的月球飛行模擬程式的第一個指令後,第一次碰面的愛爾他電腦也乖乖地執行著;一直小心翼翼地保羅忍不住大聲歡呼「成功了!」

之後,保羅在MITS擔任軟體發展主任,不久比爾下定決心,不顧父母反對,離開哈佛,也搬到新墨西哥州的阿爾布魁克(Albuquerque)。一九七五年八月,比爾蓋茲和保羅艾倫正式成立微軟。談判高手蓋茲,就是認為自己要有六十%的股份。

此後,MITS的軟體權益金已經不是重點,愈來愈多電腦公司希望能使用微軟的培基。收入成長,工作量也增加,微軟開始找優秀且瘋狂的軟體人,在電腦還沒有標準化以前,每為一種電腦寫程式,就是一次改寫,他們終日熬夜,每週工作超過八十小時。(一九八三年,保羅因為工作過度而罹患癌症,最後離開微軟,但是,癒後即使保羅艾倫自己開設軟體公司,蓋茲始終和艾倫保持朋友關係。)

一九七六年比爾蓋茲發表了一封給業餘程式設計師的公開信,信中,他譴責盜版,他說:「每次結算賣出去的版權費,我們的軟體設計師每小時只能領到兩塊美元。…你們觀念錯誤,硬體該花錢買,而軟體只要一個傳一個就行了?你們有沒有人想到,寫軟體的人也需要靠薪水生活?」

這一封短信,奠定了微軟軟體付費授權的基調。有授權金,微軟保證品質、服務(support)和相容性(compatibiltiy)。微軟從此創造了社會新財源,新的生產率;不再純粹建立在製造工業產品上,而是建立在一行行精心策劃的密碼上,「如果…則…」這些指令控制著一切。

「軟體」,從此成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源,軟體變成一種新興的服務與產業,從美國蔓延到其他國家。

微軟之後的成功故事,就不用多說了,蓋茲將微軟搬至西雅圖,一九八五年股票上市,比爾蓋茲成為億萬富翁。對台灣電腦產業而言,比爾蓋茲的軟體是重要的。因為沒有當年的MS-DOS(Microsoft Disk Operating System),就不會有IBM相容電腦的產生,就不會今天台灣如此令人驕傲的電腦產業。

很多人質疑,其實DOS買來的,Windows的圖形介面是學來的,微軟從來沒有什麼創新技術。比爾蓋茲說:「提姆彼得森(Tim Peterson)是DOS的創造者,他創造了一份非常有價值的作品,為此賺進了數百萬元。可是基本上,以同一份軟體囊括數百家硬體製造商,不是以電腦硬體公司的身份,而是以程式提供者,為不同製造商的各種電腦創造出『共同標準』,這完全是微軟的主意。」

「至於圖形介面,也不是蘋果電腦發明的,是全錄公司發明的。重點是,我們發明(invent)了軟體產業,沒有其他公司這麼做,我們是唯一的(unique),只有我們願意突破,願意冒險這樣做。」

將作業系統變成個人電腦的標準,這是微軟對電腦產業貢獻。在作業系統上再開發出不同的應用程式,讓軟體本身也成為一種產業,這是微軟創造出來的機會。蓋茲說,「從很小的時候我就瞭解到軟體的神奇。我想只要我集中心力在軟體,雇用到很棒的人,我們就可以一起透過軟體來改變世界。我想我們應該做到了。」

蓋茲的確做到了,根據《富比士》雜誌的報導,二○○五年全世界九十六%的個人電腦都使用他的Windows作業系統,上面幾乎都跑著微軟的Office軟體。過去三十年來,為了自己一手創建的軟體王國,蓋茲使盡商業手段,咄咄逼人「把每個競爭者都逼到死角」。

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喜歡微軟。軟體產業除了微軟外,難道不能有其他?只能以微軟為基本系統開發其他應用軟體?微軟不好用,我們就得時時忍受?當許多軟體公司不是一一被微軟併購,或是因為微軟作業系統的連賣(bundle)策略,而讓其他軟體業者無法生存時,美國政府終於祭出反托拉斯(anti-trust)法,找微軟開刀,而歐盟國家也不例外。

一九九八年二月,比爾蓋茲在比利時正要出席一場演講,才走到門口,一個派就準確無比地打在比爾臉上。蓋茲頭髮、眼鏡和大半個臉都在無情的奶油之中。透過電視媒體,透過自己所說的網路網路浪潮,狼狽的模樣重複播放著,記者訕笑地報導這則新聞:一個全世界最有錢的人,一個全世界最令人討厭的人?

在這次以派洗臉的事件之後,蓋茲並沒有對此表示過任何意見。美國政府長期調查微軟,檢察官控訴,「微軟具有壟斷軟體的力量,而微軟更是極力地濫用壟斷,使自己更壯大」。

面對訴訟,蓋茲不斷出現在美國法庭。新聞畫面中的他,和以前的形象大異。以前他那重金色的頭髮總是亂捲著,戴著大大眼鏡,服裝隨便,一副無辜的孩子氣神情;如今,西裝畢挺、鏡框變小、嚴肅沈重、笑容不在。

微軟好不容易結束這場與美國政府對決的官司,化解慘遭拆解的命運,二○○○年,比爾蓋茲退下執行長一職,轉由史帝夫包默擔任。所有和公司行銷、管理等相關的事情,都由包默負責,比爾僅負責技術上的策略。

微軟之外,蓋茲開始注意基金會的運作,以前基金會的存在是因為美國法律的規定,每年一定要有五%的捐款,蓋茲從沒有心思去管基金會,都是由老比爾回覆每封來申請的補助信件。

一九九八年年底,由比爾蓋茲親自同意,比爾美琳達蓋茲基金會捐出一百五十萬美元給國際愛滋病疫苗研究機構。一九九九年,反托拉斯訴訟後,比爾蓋茲以一百七十億美元正式啟動基金會的運作。卸下執行長後,蓋茲花比較多時間在思考健康和教育的議題,微軟的商業事務均由包默一手包辦。

二○○○年在西雅圖舉行的數位落差會議,比爾蓋茲在會議裡,大聲疾呼,「把個人電腦搬進非洲國家的教室裡,有何意義?根本解決不了第三世界國家的貧困問題」。他用力地說,「從可以喝的乾淨水做起,從好的健康照顧開始,忘掉個人電腦吧。」相信嗎?這是比爾蓋茲說的話,忘掉個人電腦?新比爾蓋茲誕生。

一九九四年結婚的蓋茲,二○○五年時已經是三個小孩的父親了,作為一個父親,比起商場上的你爭我奪,讓他更開心,也更有樂趣。他告訴美國ABC主播詹寧斯(Peter Jennings):「有了小孩,是一件非常神妙的事。二十多歲時,我是個工作狂,連度個假也不會。現在有了美琳達的幫助,我曉得該如何過一個家庭和工作平衡的日子。」

比爾蓋茲帶著小孩旅遊,他們到印度、到非洲。學習之旅歸來後,他更重視第三世界的衛生健康問題。「每年有百萬的初生嬰兒死去,有百萬人得了瘧疾死去,過去這些數字對我來說,無關痛癢。但是旅遊後,我發現,我和他們有了關連,我可以做些事情,我可以做些事情來改變世界。」

用另一種方式來改變世界!比爾蓋茲以經營微軟的精神來做慈善事業。每次聽完基金會職員的簡報,他會問「優先順序?」透徹瞭解世界衛生組織(WHO)後,也明白第三世界國家的真正問題後,蓋茲說,「就算我的財富全都投下去,也不過是一滴水掉落到水桶而已,根本不夠用」,但是蓋茲絕不放棄,槓桿原理(leverage),這是經營微軟的最佳竅門,蓋茲要別的基金會、別的國家一起來參與改造活動。

蓋茲同時也認為基金會要扮演觸媒(catalyst)的角色,要找到對的研發團體做疫苗和藥品,為了增加這方面的知識,他大量閱讀生化方面的書,也延聘藥廠研究員到基金會擔任董事會成員。他要基金會的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口上,他最常問的問題就是效率,能夠在第一時間就可救人疫苗和藥物,要馬上做,馬上捐。

比爾蓋茲與各國領袖會面,參加世界經濟論壇會議,媒體開始逐漸重視蓋茲基金會在做的事情。當去年基金會捐七億五千萬美元給國際防疫組織(Global Alliance for Vaccines and Immunizarion)時,挪威政府也跟著捐二億九千萬美元。「做善事蔚然成風,引爆點就是比爾和美琳達兩人。」《時代》雜誌如此報導著。

二○○二年,蓋茲和搖滾巨星波諾(Bono)碰面,他們以各自的角度一起做慈善事業:一個帶錢,一個帶著群眾魅力。從那個時候,蓋茲才認識波諾,才開始聽他的演唱會,他們相見恨晚。
二○○五年底,《時代》雜誌遴選比爾、美琳達和波諾一起成為年度風雲人物。《時代》說,想像一下,一個仁慈謙虛的比爾蓋茲,一個不是全世界最會賺錢,而是全世界最會花錢的微軟。比爾蓋茲是目前全世界最會捐錢的慈善家,總共已經捐獻了二百九十億美金,他們捐助的疫苗救活了七十萬條小生命。

「這個人改變世界兩次」,搖滾巨星波諾如此說比爾蓋茲,「但是第二次比第一次還要重要。」

比爾蓋茲小檔案

全名:威廉亨利蓋茲三世(William Henry Gates III),簡稱比爾蓋茲(Bill Gates)
出生:1955, 10.28出生於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
教育:1973–1975哈佛大學
家庭成員::
父親:威廉亨利蓋茲二世(William Henry Gates II),職業:律師
母親:瑪麗麥斯威爾(Mary Maxwell),職業:教師
妻子:1994, 1.1與美琳達法蘭奇(Melinda French)職業:微軟產品經理,生子後離開微軟。目前育有三子。

職涯:

1968–1969,湖濱程式設計師集團(Lakeside Programming Group)
1970–1973,Traf-O-Data創立者
1975– ~,微軟(Microsoft Corporation)創立者與董事長
1975–2000,微軟執行長CEO;
1992–1998,微軟總經理president.

得獎:

1993,美國國家技術獎U.S. National Medal of Technology,
1994,年度最佳執行長Chief Executive of the Year, Chief Executive
1995,紐約技術學院校長獎President's Medal of Leadership Award, New York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2,加拿大盲人學院金獎 Louis Braille Gold Medal, Canadian National Institute for the Blind
2004,大英帝國爵位Knight Commander of the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

著作:

1995,《擁抱未來》The Road Ahead (with Nathan Myhrvold and Peter Rinearson),
1999,《數位神經系統》Business @ the Speed of Thought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