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mber 31, 2008

新聞媒體:改變中的行業

Steve Garfield talks Citizen Journalism on Digital Production BuZZ by stevegarfield.
CC via Flickr by stevegarfield

今天是2008年的最後一天。

昨晚睡不著,掙扎地想著過去一年來的種種:
一場數位新聞實驗、在網路上認識的人成了同事、重新認識以前的同事、更了解自己在想什麼(雖然還是很模糊)...年終,雖然一切好像又回到起點,但這場實驗之後,總還是帶給我和同行同事,滿滿心得(lessons)。

吃早餐時看Twitter,看到Guy Kawasaki這篇文章,就點去看看。過去一年來,我們所實驗的一些想法,這位Brian Storm的演講不都提到,而且清清楚楚?自己索性也不用再整理、再寫了,節錄以下重點,當做2008的註腳,也為2009,未來的堅持,打上一劑強心針吧!(Brian Storm成立了一個MediaStorm網站,看完他的文字後,值得去逛看看。)

新聞媒體產業,請想清楚你的到底要什麼?

The right question to ask yourself at that moment is what business am I in?
Am I in the horse and buggy business? Or, am I in the transportation business? Are you in the newspaper business? Are you in the magazine business? Are you in the broadcast business?
Or, are you in the business of storytelling?
...

世界已經變了,看紙媒體的人真的不多了。

Think about the companies and products that have only recently changed our lives:
How did we get rid of our junk before eBay?
How did we find our way before GPS?
How did we waste our lunch hour before YouTube?

Xbox,
PS3,
The Wii.

Really, your parents played board games like Monopoly and Yahtzee.
They watched commercials too. No TIVO.
Can you imagine a world without Google? A world where you can’t do reconnaissance on your blind date?

What did we do before:
Amazon
MySpace
Yahoo
Skype
Flickr

And of course, iPods.
Did you know that iTunes recently passed Walmart as the number one retailer of music in the world?

I’m so excited I just twittered.
...

新聞價值的本質是不變,但取得方式和製作方式多樣化。

I don’t think the communications revolution that we are going through is about some reinvention of storytelling or journalistic creed.
The way we tell stories has evolved over the years, but beginning, middle and end still works. Ethical and accurate information will still rule.
I think the revolution is happening because of access. Access to powerful tools and access to global distribution in an increasingly connected planet.
...

特別是新聞的品質,仍最重要。同時與閱聽人的連結度要更好。

Quality is what people care about. It’s what they are trying to pinpoint in a sea of information. It’s what they will forward to their friends when they do find it. It’s what they will blog post. We had one guy in Russia do a blog post about a story on our site and for a week straight our traffic was up 15 X. All coming from Russia with love.
One guy spread the virus through Russia with a simple blog post.
This surge of connectivity is another recent innovation that I’m hugely optimistic about. I think it’s the greatest hope for restoring quality journalism.
...

對新聞產業來說,現在是最美好的時光,能用的工具、科技和能接觸的閱聽人,都無遠弗屆,沒有限制。

It is one of the most exciting times in history to be a young journalist. You have an almost limitless palette of storytelling tools, an audience unbound by physical borders and the most powerful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ever developed at your disposal.

延伸閱讀:密蘇里新聞學院演講全文--University of Missouri School of Journalism Commencement Speech

December 30, 2008

讓你變成媒體大王的NEC手機

NEC N01A by you.
上回介紹的YouTube封面故事中,Brutus雜誌內其實有篇未來手機樣貌和手機小說實驗的文章。恩,日文多多,真的看不懂。但翻著翻著,又看到前面提的一個手機的廣告(上圖),照片加上黑白圖,大概就懂了。

才看幾眼就想,難怪Nokia在日本活不下去
難怪iPhone在日本也厲害不起來,這款手機真是功能多多啊!
橫看,螢幕可轉,分享用。
直看,螢幕升起,打電話用。
3.2吋大的觸控螢幕,隨時操控。

有兩個camera,外面那個5百萬像素,內33萬像素,可變焦,可錄影(640 × 480),還有自動對焦功能,多達5人。可以看電視,可以聽音樂(環繞音響),有外接插槽,可上網(i-mode, email, google, youtube ...)...


(看電視時,郵件進來,會跑跑馬燈似的,可一邊寫email,一邊繼續看)


(可設定某些電子郵件進來,會閃閃發光,提醒要看)

另,這手機還有支I'm media的廣告,我看完後的感覺是:啊,有了這支手機,什麼媒體都能看,自己什麼都能做。

沒空多寫,也沒時間做video了,有興趣的人請到官方網站看看,到Special Contents(flash)看更明白。

延伸欣賞:兩支短短NEC Docomo N-01A手機廣告
I'm media「media-man登場」篇

玉木宏 NEC N-01A CM 30sec

December 26, 2008

有拜有保佑:交大土地公隨身碟

交大土地公隨身碟 by you.
(隨身碟,附小絨布袋,上有交大和群聯英文名)

交大土地公隨身碟 by you.
(比50元大不了多少)

交大土地公隨身碟 by you.
(蓋子可塞入奶嘴,就不會掉了)

Picture 2.png by you.
(說明書很清楚,全版在此

老公去交大演講,拿到一個可愛贈品──交大土地公隨身碟。
雖然僅有4G,不過慈眉善目,比50圓硬幣大不了多少的橘色土地公,蠻討喜的。

一直聽聞,交大門口的土地公很靈,每年考試季一到,那兒就會供品滿滿。看了說明書,也才知道,原來要拿仙草蜜來拜,軟軟甜甜又消暑,才會考上交大。(請注意,隨身碟土地公手上有拿著綠罐子。)

說明書下半則是製造廠商,群聯電子的簡介。群聯電的創辦人潘健成(馬來西亞僑生),有段精彩的奮鬥故事。說群聯成功,也許還太早,但他的創業故事,值得拿來鼓勵年輕學子。

小小隨身碟,成本不高,卻饒富交大印記(imprint)和豐沛的情感,紀念品不再是歌功頌德的制式產品(校訓的鑰匙圈、有校徽杯子或名片盒...),交大土地公隨身碟蠻讚的!

延伸閱讀:
.數位時代:好友創業:群聯電子 30歲交大幫超有企圖心
.天下影音:潘健成成長紀實影片第一集:拚博

.別忘了,還有第二集第三集

December 25, 2008

女人想要的電子禮物


Watch CBS Videos Online

女人想要的禮物:顏色美,功能好,可以放在包包,品質好,用電少。

上面影片內,CBS的年紀長的男主持人和CNet年紀輕輕的女記者,互動和對話很有意思。兩個世代,兩種媒體人,CBS買下CNET,雖然傳出裁員不少,但是看起來,這步是走對了,至少年輕化很多,比較能和新的世代接軌。

吸引我看到這影片的原因,是早上reviewCooliris新聞時,看到這張紅色手機照片(參考下面影片),點下去是這篇文章....。紅色手機,真的很吸引人。但它其實只能email,它叫做Peek...。

December 24, 2008

好的網頁設計師在哪裡?

剛剛一邊吃早餐,一邊看/聽這video,
內容在說,到底什麼是好的web designer,好的網頁設計師。

總共74頁的簡報,其實談到如何設計並不多,
反到點出網頁設計師在這個社會受到蠻不公平的對待:
1. 沒有學校真正在教這,必須不斷自我學習。
2. 工作職稱不定,到底屬於哪個部門不確定,職涯難規劃。
3. 薪水難說,隨老闆心意。

當然,從一開始到最後,如何設計一個好的網站,傳達最清楚的訊息就是:
1. 要有同理心,把自己當使用者。
2. 好的設計和內容融而為一。

沒時間多寫,請自行觀賞影片,下載簡報全文講稿
看影片時,如下圖紅箭頭所示,只要按下對話框,就可看到英文字幕。


很可惜,這支video沒有YouTube版本,很多人在評論中說:
內容很好,但是為什麼不YouTube一下呢?
的確,若想要將訊息傳出去,You must YouTube yourself.
YouTube已經變成動詞了。

延伸閱讀:
.演講者Jeffrey Zeldman的官方網站和著作Designing with Web Standards
Recession Tips For Web Designers24 ways 這個網站也很有趣,但沒時間說了)

December 18, 2008

日本雜誌Brutus以YouTube為封面故事


15歲的女兒告訴我,她覺得YouTube太棒了!

打開她的browser(我們家用MAC,她有自己的地方),首頁就設定了好幾個YouTube影片(自從有了Tab的功能,Firefox裡是可以設定好幾個一起當首頁)。英文老師和她聊天時,常覺得她有些字應該不會,問她為什麼會(她的確不會拼,但是會發音,也知道意思),她會說YouTube裡學的。

原來,愛聽ICRT歌曲排行榜的她,會將聽得懂的幾個字或名字,拿到YouTube裡去搜,把排行裡的歌都搜尋到之後,YouTube還會推薦相關歌曲,她可以一直看個夠。學會將YouTube和iPod結合之後,更是益發喜愛YouTube。有些歌手,她會要求我買CD或到iTunes裡買,但iTunes一直很麻煩買,就用CD當考試好的獎品...。

昨天寄到家中的這本Brutus,以YouTube為封面故事,兩人雖然日文不行,但是真是一副找到知音似的。是,是,女兒真的就是那種一年365日不能沒有YouTube的人。整本雜誌146頁,封面故事YouTube佔了111頁。其中包括一個How to use YouTube的拉頁和贈送5枚貼紙(這個貼紙送壞了,讓我有置入性行銷的感覺?!)

內容我不多說了,請參考下面影片(女兒翻書演出):有小年表、有Topics 1~57、YouTube 概論 I~IV(嚴肅文章,應該有人翻譯出來)、YouTube 352個 videos。除了概論外,一本平面雜誌變成一家網路公司的內容導引書,讓我想起以前在美國看的TV Guide(電視週刊),這實在有點像YouTube Guide,尤其是352個videos那部份。紙本雜誌依附某個網路服務而生,這會不會是另一種生機呢?...該上工了,先就此打住,以後再說了!

延伸連結:
.日本Brutus官方網站可以試讀幾頁
.推薦購買Brutus YouTube專輯
.推薦此部落格:看YouTube學英文

December 17, 2008

報業慘,電視秀大嘲諷

「什麼東西是黑顏色加白顏色而且快要完蛋了呢?報紙!」美國著名脫口秀節目主持人約翰‧斯圖爾特在節目中這樣調侃美國報業現狀。昔日在網路挑戰下苦撐的美國報業帝國,在領導者不知求新求變下,終於在這次的金融危機中慘遭「滑鐵盧」。-- from 鉅亨網 美國報業在網路時代苟活 卻在金融風暴中慘遭滑鐵盧

美國報業最近慘兮兮,連Talk Show也不放過。上面的引文,就是下面這則影片,就把它想成《全民大燜鍋》大玩諷刺台灣報業慘狀的意思。



延伸閱讀:
華爾街日報預言 Tribune絕非最後1家倒閉業者 商週媒體專欄主筆Jon Fine:明年媒體產業大風吹
媒體寒冬 美Tribune老闆怨Google害慘報業
不景氣 底特律自由報每週只送報三天
評論:美國報業面臨風暴

December 16, 2008

Fashion Technology:時尚科技


雖然有點跟不上進度,不過還是忍不住要來分享這本書,因為這太和e的二三事相關。

之前因為在大小創意時,製作創意與未來專題時,有個小題是--未來穿著的想像。那時候看到Fashion Technology相關訊息很有意思,就把這類相關的東西收在RSS裡,偶爾,很悶的時候會看看。今天好幾篇文章都在推這本〈Fashioning Technology: A DIY Intro to Smart Crafting〉,就點來看看!呵,教你親手做些電子小物,編排美美,還有一段影片(下)。


我偶爾會做些拼布小物,前陣子女兒抱怨好幾年前幫她做的筆袋爛了,所以就把拼布用具拿出來放在電腦桌旁邊。工作時,每當電腦裡的Coffee Break軟體要我休息時,就拿起來縫個幾針,所以一個筆袋弄了好久也沒好,上個週末,不寫東西,一口氣終於完成。(下圖)
DSC03850.JPG by you.
DSC03851.JPG by you.
DSC03857.JPG by you.

看到這本Fashion Technology的樣本和影片,呵,這,這,看來我下一個筆袋或手機袋或電腦包,應該要把Led燈加進去,或是把speaker縫進去,這樣才可隨時聽iPod或手機...才夠跟得上時代!

延伸欣賞:這段影片是之前收集,經典的Fashion Technology

December 15, 2008

酷影片:人通通跑到美國去啦!


Immigration to the US, 1820-2007 v2 from Ian S on Vimeo.

這影片,很酷!簡單明瞭到不行!
影片內的數據和文字敘述,若寫起來可能長又長,
用顏色、地圖、點狀來表示,也有時間表示,
太言簡意賅了!

今天工作一整天,寫了六千多字,實在沒空寫部落格。
上週五去參加華文部落格頒獎活動,
心中有很多感觸,
看看過幾天工作進度比較好時,再來寫看看。
老貓說得好:
「不過我看到的卻是一個胸懷天下、充滿行動力的部落圈。得獎並不能讓他們停下來,他們繼續在山邊、水湄,在天涯、海角,做他們的關切,執行他們的任務。部落格只是工具,並不是目標。整個部落圈,是每個人各自堅持自己的終極關懷的大集合。

這樣的部落圈真美。而我深感榮幸成為圈內拼貼這個世界的一部分。所以我的自我說服很簡單,我不是評審,只是個尋寶人。」

也或許,老貓都說盡,我已無言語!

延伸連結:
.如何做上面的動畫,請參考Visualizing Immigration Data
延伸閱讀:
.數位時代:第四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揭曉 《南向跫音D.V.W.~》獲年度首獎殊榮
.老貓:2008部落格大獎評審後記

December 12, 2008

互動鏡子:魔鏡、魔鏡,今天誰最美麗?


Interactive Mirror from Alpay Kasal on Vimeo.

週末到,今天又有事情,所以就來看看影片吧!。
上面影片中的鏡子,很有趣。
這樣的互動,在台北電腦展(Computex)都可以看到台灣廠商做到,
不過他們僅用超大的平面螢幕展示,沒人做成鏡子。

作成鏡子的好處是,不用電的時候,可當鏡子用,
通電後,可作為互動和看影片...。

這互動鏡子用在商品展示不錯,放在服飾店裡,人站在前面,然後有衣服在鏡子螢幕上一直換,這樣消費者就不用親自一直換衣服了,蠻好的。這鏡子也放在家中,連上網路,連上商家的衣服,自己在鏡前看啊看,有滿意再買?送貨到家。我想這技術用到家裡,可能還要再等一等吧!

我曾在大小寫過《讓窗戶變成廣告牆》,「互動+大螢幕」變成戶外廣告也很有意思。恩,把互動做成廣告應該比較容易(下面影片),希望台灣逐漸能有這樣的互動廣告出現。(這樣的擴大內需比較有效一點,用到台灣廠商的技術和軟體,然後廣告在地的產品,然後大家消費...)

December 11, 2008

Nikon D700數位相機,好吃!







圖片來源:via Flickr by fsumaria

之前不是說要我想買個數位單眼相機嗎?
看到Flickr上Nikon D700這圖片的註解
簡直讓我羨慕透了。
Fsumaria說,這是她的生日蛋糕!
生日時,老公不但送她一台相機,還有一個同款相機蛋糕!
雖然蛋糕不是老公親手做的,是蛋糕店照著機器做的,
但是,但是,
這樣的老公和心意,怎叫人不羨慕?
會不會太超過啊!

延伸欣賞:my birthday cake- the photo shoot

December 10, 2008

諾基亞,每個人手中的internet


很久沒談諾基亞(Nokia)了。最近最鬧熱滾滾的一款,莫過於他的N97。這款號稱iPhone殺手的手機,終於出現,但卻整整晚了一年。

看了又看,我想,這款手機最吸引我的地方,只有兩個:
1. 容量32G,且可插卡。
2. 有鍵盤,可隨時打字。

目前iPhone僅有8G和16G,N97整整大了一倍,又可另外插卡,擴充性自不在話下。如果你不知容量要這麼大幹嘛,那你一定沒開始用這類可以看影片,又可聽音樂和Podcast的手機,影音檔案真的都很大,再加上現在這麼多程式、遊戲和免費電子書可下載,我天天都得在8G iPhone上殺東西,不然空間不夠總是跳出來提醒。

鍵盤,這點也是iPhone的苦處。寫寫簡訊、回個短email和上網(key 網址),iPhone的虛擬鍵盤還堪用,但若想打篇部落格,連短篇的,我覺得都有困難。有時候看別人的部落格時,想留言,在iPhone上也很痛苦。畢竟這是phone,前面多個i,表上網方便,其他就是,算了。

N97的鍵盤(或G1),讓我突然覺得,也許我可以考慮不用買netbook,用N97就可。我想像,iPhone ﹦ipod + phone,N97 = iPhone + netbook,那麼出門在外時,我的包包和肩膀就可輕鬆多了。N97真的可以等於iPhone + netbook嗎?沒有試用過N97的我,不敢掛保證,這只是我這看N97影片時,突發奇想。

諾基亞到底怎麼走,2006年11月在《數位時代》寫過ㄧ期封面故事,那時我大膽指出,諾基亞下一步就是走向Internet服務。兩年來,諾基亞的確一直這樣走,只是動作緩而慢,今年的Nokia World 2008,就整個以Internet來包裝。

服務往Internet走,固然必要,但是我覺得諾基亞的手機應該更大膽、更前衛先進一些。當年諾基亞手機以輕薄短小,又可變換色彩,擄獲人心,現在卻有點落得每推出一款手機,都被說成比別人晚的抄襲之說。之前偶爾會在網路上看到一些怪奇前衛的諾基亞手機,但都僅限於概念手機,事實上,我覺得諾基亞真的應該用點力氣推出這些概念手機。限量推出概念機,才能引領風潮,造成話題,讓諾基亞永遠走在行動裝置的浪頭前,品牌能量也才能繼續增值。諾基亞最近給大家的感覺,都只是個follower,甚至還退出日本市場。如果諾基亞的產品夠稀美(少量又好),日本人會不愛嗎?

最後,附帶一提,看N97影片時,看到出現在YouTube影片內的廣告,而且還是地區性的。參考我擷取的影片,看Nokia影片,推黑莓機廣告給我,連過去是中文網站,挺有意思的(也很弔詭)。Anyway,很高興YouTube的影片內廣告終於現身,不用老被人說成是賠錢貨。

延伸欣賞:未來手機大觀

December 9, 2008

寫網路新聞,也能得普立茲獎

Old new news by ERIO.
CC via Flickr by ERIO.

"We are expanding the Pulitzers to include many text-based newspapers and news organizations that publish only on the Internet." -- Pulitzer Administrator Sig Gissler.

有沒有印刷出來,有沒有變成報紙,已經不重要。只要以誠實、正確、公正的態度,原創性的故事和新聞,即使只出現在網路媒體上,都可以報名參加普立茲獎。

那麼什麼是網路媒體呢?普立茲獎執行總監的Sig Gissler說,至少每週持續更新的新聞機構就是了。那部落格算嗎?例如Huffington Post,Gissler目前沒有答案!但他說,如MinnPost、Voice of San Diego、St. Louis Beacon和Washington Independent都算是標準的網路媒體,在網路上提供原創且有質的新聞。

我特別去逛了一下,他所提及的四個網站,放在下面的懶人包裡,也把他們放在Google搜尋結果上的字眼,羅列出來。這樣大家就會很有感覺了!
MinnPost.com is a nonprofit journalism enterprise ..., MinnPost's mission is to provide high-quality journalism for people who care about Minnesota...

San Diego's daily nonprofit source of news and opinion on local politics, economics, housing, environment, education, sports and more.

The Saint Louis Beacon, an online-only publication, will combine high quality reporting and new technology to bring you news that is smartly presented, ...

The Washington Independent is a fleet-footed webpaper of politics and policy...We aim for snap-crackle-pop reporting in our articles and blog posts – all working together to tell a bigger story. ...

部落格算不算,呼之欲出,我想應該算。新聞,news,無處不有,就算只在網路上「報」,只要品質優,原創,不是拾人牙慧,都值得鼓勵。雖然Sig Gissler對網路媒體視覺元素是否可獲獎,沒有確切表達:
Q: What about the other visual material on a news Web site?
A. There is a provision for eligible entrants to include a full range of online material in their submission.

但他的整段Q & A看下來,對網路媒體來說,絕對是最大的鼓舞,表示網路媒體已登得上台面,也有足夠的素質。

看到普立茲獎對網路媒體的肯定,心裡十分高興,今天也正好看到udn.com上的這篇文章:《詹偉雄.安郁茜:惡補品味 很沒品味》,同時還有四段影音(1234)。看著看著,我突然思考起來,到底台灣的網路媒體該走向何方?UDN.com算是台灣目前最成功的網路媒體,我們可能做到上面四家網站的水準嗎?

詹安所談確實精彩,值得推給大家看,而網路上的點閱也早已超過上萬...。這麼好的內容,若要報名普立茲獎可能嗎?又到底誰該獲獎?以前沒有影音時,記者把這段對談用文字妙筆生花寫出,可能可以獲獎...(當然不是這麼簡單就可獲獎啦,我只是舉例),現在網路有視覺元素,是影中人詹偉雄可以得獎?還是執筆記錄的人?當然詹本身也是個新聞工作者,自己全方位更深入寫,誰也比不過他...種種的種種...新聞的價值是什麼,又讓我再度迷糊起來...。

是的,以後可能沒有報紙(newspaper),應該說,是沒有紙(paper),但還是有「報」,還是有新聞(news),只是網路媒體能報什麼?要報什麼?要怎麼報?該怎麼報?都值得我們不斷地探索、深思、熟慮!

延伸連結:At Last: Pulitzer Prizes Expand to Include Web-Only News Outlets
延伸欣賞:Gissler欽點的四網路媒體
SearchmeView in searchme: full | lite

December 8, 2008

在iPhone上買聖誕禮物!


下載iPhone的Joost程式來玩,iTunes順道推給我Target聖誕購物程式。看看挺有趣的,就順道下載來玩看看(上圖)。

Target是美國連鎖購物商場,價位不算太高,但有些商品還蠻有型的,會特地找些知名設計師合作一些特色商品。這支iPhone上的聖誕購物Target程式,使用上很簡單:
1. 選擇要送誰?男或女?年紀大小?
2. 搖搖iPhone,就會顯示出推薦禮物。不喜歡,就繼續搖!
3. 看到喜歡的,就儲存下來,或連結到網站看詳細資料,或找到鄰近的Target店面購買。

我覺得這程式的有趣點在於,充分利用了iPhone特性,搖一搖圖片就可換掉。水晶球和雪花片片的介面,也做得很美,而推薦的禮物,照片不但美麗且很實用。唯一的小缺點,是少了價格選項,針對不同的人,推薦的產品,可以從10美元到100美元之譜,落差蠻大的。程式本身也不能直接購物,看得出來這只是個marketing程式,並沒有提供e-commerce的服務。


iTunes也同時推薦我用Amazon mobile(上圖),光看介紹,很不吸引人,所以沒有下載來試用,不過看得出來Amazon的程式,可以直接進行網購,畢竟是全球最大網路商店,程式得做到「看到即可買到,買到即可立刻送貨到家」。



另外,還有GAP的程式,有歌曲可聽,也有男女兩個models(上圖),讓你只要手指滑動,就幫他們換衣服,大概對聖誕禮物有個想法,但也不能直接購物,想買還是得到店裡去買。

iPhone上面的程式已經多到不可收拾,根據華爾街日報的說法,程式已經超過一萬個,下載次數則超過3億次。零售商開發適合手機介面的程式服務,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更接近消費者,得到更多曝光,也促成生意。美國這些商店,走得快,也做到了。

延伸欣賞:女兒手指贊助演出如何使用Target程式

延伸連結:
IPhone Owners Love Their Apps
Gap, Target Launch Their First iPhone Apps In Time For Holidays

December 5, 2008

伊藤穰一:我們結婚了!


Mizuka and Joi's Wedding from Joichi Ito

目前身分是CC執行長的伊藤穰一(Joichi Ito),前兩天在部落格中刊出〈我們今天結婚了!〉的短文,並附上一支1分半鐘的結婚影片。

由男主角親自製作,將登記結婚、到宗像大社去祈福,兩段剪在一起的影片。
非常簡單,但很莊重,而且心意十足!誠如伊藤自己所言,婚禮盡量極簡。

這樣上網昭告眾人,才貼完15分鐘後,就開始有人留言恭喜!寫這篇文時,已有157則回應了!這突然讓我想起知名部落客的祝你生日快樂影片!也很有異曲同工之妙!

誰是伊藤穰一?如果不了解,那麼看看e天下這篇〈伊藤穰一:把部落格「Google」化〉舊文吧!
當然連到Wikipedia看,會更updated一點!

延伸欣賞:


P.S.
1. 我和女兒研究老半天,他們應該是用腳架拍,按下啟動,然後開始走,然後跑回來關掉。最後去頭去尾,把各段的中間剪在一起。相機放在腳架上拍,不怕被偷走?日本應該沒問題吧!
2. 我的CC大姆碟來了!消費卷雖然還沒發,但是錢已經花了!!

CC USB 大姆碟 by you.

December 4, 2008

只愛自己,印刷媒體網路版的笨固執


兩週前在《Time》雜誌上讀到〈Wise Guy〉文章,一個跨頁:一文和一圖(上圖)。文章介紹這個聰明人葛拉威爾(Gladwell)的新書《Outliners》,圖則是個很細膩的人物畫像。


到Time.com搜尋,用wise guy來找,並沒法找到,改用Gladwell,才找到。發現文章標題變成 Malcolm Gladwell's Success Story(上圖)。我對了文章頭尾,文字大致相同。顯然,紙本雜誌的編輯,有重新想大標題和寫引言。但由於網路和雜誌的排版大不同,感覺也很不ㄧ樣!

兩相對照,來玩玩那裡不同的遊戲:

1. 網路版人物圖案變小,少了氣勢。點選圖案旁ENLARGE+,稍有感覺(上圖)。但多一個動作,不是很多人會做。不是因為我看過紙本,我不會有慾望點放大。
2. 網路版文字排成兩頁,閱讀動線需翻頁。若還是習慣列印的人,按下列印後的畫面如下。
3. 網路版多了這篇文章的延伸閱讀,不過僅限於Time.com內的相關文章。文章內也多了Malcolm Gladwell連結,是Time準備好的個人簡介。
4. 網路版有互動功能,可以推薦這篇文章到Yahoo Buzz up、Digg或Facebook等,也可看到讀這篇文章的人,還看了哪些文章。
5. 網路版光這個文章,就多了很多廣告。圖像廣告起碼有5個,文字的Sponsored Links也有2個方塊。雜誌版,這個跨頁的前後都沒有廣告。
6. 網路版也有連到Time.com其他內容的各選項,又多了邊欄如;Top Story on Time.com和 Most Popular...和Today in Pictures。也有集團內CNN Headlines 頭條新聞的即時連結。
7. 網路版,當然,還有搜尋框...(還有...言無不盡)。

(網路版,列印模樣)

我很喜歡「看」《Time》雜誌,不然不會訂閱。但真的也只是喜歡「看」而已,而不是閱讀(只有在大學時,修新聞英語時,才好好閱讀過幾篇Time)。Time的字體太小(網路上可自由放大字體),我這年紀看來已有些吃力,但Time的每篇文章和配圖,都極為精彩。從圖和標,我會決定要不要閱讀這篇文章。若Wise Guy這篇文章,沒有那張大的人物圖像,而是他的新書書封,小小在文內(很多雜誌都這麼做),我想我會錯過讀這篇文章。

網路上看文章,都是有目的性的。不是搜尋看到,就是從RSS Reader裡訂閱看到。會搜尋,就是想看,搜尋到對的文章,就會好好看完。會訂RSS,不是工作需要,就是個人喜好。RSS Reader內看到的,若覺得不夠,也會立刻搜尋,自己多找資料看個夠,覺得不錯的也會馬上推給別人(像昨天的U2歌曲一文)。

Wise Guy這篇文章,推給家人看,雖然我們家有作者出過的兩本書(引爆趨勢決斷2秒間),但第一個翻看Time雜誌的老公,並沒有發現他就是那兩本書的作者,只說圖很吸引人,但看了兩眼,就不想看了。

基本上,我覺得Time.com這篇文章的網路版,很封閉(應該說整個Time.com都很封閉),什麼都是連到自己家。網路這麼棒,為什麼吝於給閱讀者這篇文章主角人物的自家網站gladwell.com一個延伸連結?讓讀者逛逛這Wise Guy的網站和部落格不好嗎?沒有主角本人的訪問錄音,也可連結Gladwell在Ted.com中的演講啊?

是過於傲慢,不願給其他連結?還是怕有置入性行銷的問題,就通通都連在Time自家裡?總之,我不喜歡封閉的媒體。

再舉個簡單的例子,Time自家準備的Malcolm Gladwell簡介(上圖),Gladwell早已不是41歲,Time又不可能時時update他的簡介,何不連到主角自己準備的bioWikipedia裡呢?真不懂,這些老媒體要轉型,卻還是這麼心不甘,情不願,總想著要把讀者永遠圈在自己家裡。

延伸欣賞:Ted.com Malcolm Gladwell: What we can learn from spaghetti sauce

其實,之前在大小推過

December 3, 2008

開放:微軟永遠學不會的事


看到搖滾明星U2主唱波諾(Bono)創立(Red)Wire網路音樂雜誌的新聞,趕緊用Google搜尋來瞧瞧。(上圖,最下面的連結)
只不過,連進去之後,只見Coming Soon.的空白畫面。(下圖)

從Google搜尋的結果看來,(Red)Wire應該就是波諾成立的網站,因為上面寫的訊息是:
(RED)WIRE - An online music magazine that saves lives
RED WIRE: An exclusive online music magazine that saves lives. Sign up now and get two free issues.

點入Cached的畫面(下圖),只見有安裝Flash的訊息和進入網站的選項。

於是只好點入相關新聞訊息,看著新聞,了解此次(Red)Wire在世界愛滋日成立,獨家首播在MSN.com。為什麼為微軟的MSN.com而不是YouTube呢?我想這是因為波諾和比爾蓋茲一起做慈善、也一起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情誼吧!

點選連結,果然連到Red.msn.com,很幸運地,第一首歌就是U2的影片,唱起Greg Lake的I Believe In Father Christmas(下圖),真的超好聽、超棒。於是我趕緊用Twitter,想推薦給大家。因為這是streaming的網站,U2的歌結束自然就換成別人的歌,若我推red.msn.com的連結,大家不見得會聽到U2的歌,所以我就在頁面上研究了老半天,看到底要怎樣才能推這支video。

終於在影片左下角找到video options選項(上圖手指處),點入後,有copy link的連結,然後看到有link。真高興啊!只是當我貼到Twitter時,竟然告訴我超過140字,也沒能轉址...這個連結真是超長!所以我就只好貼到Funp.com裡,然後再回到Twitter來推。(是,是,我知道有轉短址的網站,但...)

當我在Funp.com裡推完後,點選那連結,才發現微軟給的連結竟然不是連到red.msn.com播出波諾的歌,而是跑到video.msn.com去!(下圖)在msn video那,右上角會先播一段廣告後,才會播波諾的(Red)Wire首播歌曲!

明明推的是Red.msn.com裡的video,卻跑去和其他msn video混,真是受不了!怒!

最後,我只好跑去YouTube裡努力尋找,我就不信YouTube裡真的沒有這首歌!當然有,而且還不少,挑了個看來比較對的,又去funp.com重推,然後殺掉原先推的。

天哪!想推薦給大家(Red)Wire裡的好歌,要這麼麻煩?來來回回浪費我將近1個小時,才搞定!然後也試起red.msn.com左下角SHARE THIS功能,同樣讓我覺得很吐血,這歌曲無法embed在微軟自家的Windows Live Spaces裡!我完全不知道,那個SHARE THIS的意義,它只會有兩行字出現在我的MSN Live Spaces裡(懶得再截圖了),後來我還是delete那些內容,換上YouTube的code,直接用YouTube影片貼在我的Live Spaces裡(幸好還可以,不然微軟更是太傻了!)。

這就是微軟,永遠學不會開放。永遠把好的內容鎖死在自己建立的圍牆之內。想要讓我們走進他的圍牆內,看他準備好的內容和廣告!想要我們幫忙分享,卻又小家子氣,不方便(網址太長)且笨拙(不能embed,又連不對地方)。

這樣的舊思惟怎麼可能打得過Google?甚至,我覺得連未來的存活,都有問題!

如果微軟夠開放,讓人人可以embed這個影片,然後又可連結回red.msn.com,這個首播就可以在千百萬個部落格內播放,也會替波諾的(Red)Wire網站強打廣告,進而讓大家了解(Red)Wire網站(幸好這網站還沒好弄好,難不成是微軟團隊承包,不想用Google Checkout或Paypal來讓大家捐錢,所以才搞不好?)。現在卻因為連結困難,卡死在red.msn.com裡...推廣也困難!

微軟,請快快學會開放!大膽用上Google的東西,去佔Google的便宜不是很好嗎?

延伸欣賞:U2 - I Believe In Father Christmas [U2's contribution to (RED)WIRE]

延伸連結:
red.msn.com
redwire.com

December 2, 2008

iPhone也能成為雷達偵測器

在iPhone上裝上Tarpster程式,開車時若碰上測速器、十字路口闖紅燈的攝影機或測速相機時,iPhone就會嗶!嗶!叫起。

不僅固定式的器具可以偵測出來,連移動式的警車或躲藏一旁的警車也逃不過!

而且不只iPhone可用,黑莓機和諾基亞手機也適用。或Java/J2ME、Windows手機,同時以後也適用在TomTom或Garmin等GPS導航器上。

我下載了,也試用了,基本上這是個social networking tool,也就是這玩意並不能真正偵測出什麼測速相機或什麼,而是靠人力一筆筆輸入這些。也就是當A看到一個測速器時,就在地圖上丟下記號,Trapster伺服器就記錄起來。然後當B接近相同地方時,地圖上就會顯示這個警戒記號,並發出聲響提醒。B經過後,確實發現有測速器,就按下確定。這樣A和B兩人在Trapster.com上也可得到很好的信用評價。

所以當新竹這會兒只有我一個人在用,我又是第一個人,那麼這地圖上可是什麼也沒有,連任何紅綠燈指示也沒有。所以,我當然是完全失望囉!那我真的不懂,即使是在美國,「警察躲藏這兒」(Police Hide Here)這樣的警示有何意義?這是幾天前幾點幾分別人報告的資料呢?現在還適用嗎?除非這些警示都有時間標示...。另外,就是愈多人使用這軟體,愈多人願意報告這些,這軟體才會有用吧!

總之,我最後還是決定暫時delete,雖然一打開來看到地圖實在很酷...一來看到YouTube上有人製作了反這軟體的影片,說會盜用個資,二來,說實在的,我怎麼可能一邊開車一邊丟下警示,然後還一邊要comfirm別人的alert呢?

不過我覺得把手機拿來變成雷達偵測器或測速器的想法,提醒開車速度,讓手機在上網和講話之外,用途更多元,倒是不錯!

延伸連結:
.簡明動畫介紹Trapster.com,明白易懂
延伸欣賞:
.在諾基亞N95上用Trapster

Trapster has your personal info (不知是真是假,但看到這樣的影片心裡怪毛的)

December 1, 2008

Mini E:迷你電動車不迷你


(網站的大底圖會動。圖片來源:Mini E美國網站)


(不是加油,是充電中。圖片來源:Mini E美國網站)


(駕駛面板,言簡意賅。最多僅能跑100?圖片來源:Mini E美國網站)

這真的是我夢想中的下一台電動車,Mini E,
就是Mini Cooper的電動車版。
唯一的缺點就是,由於電池有點大,佔據了後座,
所以是台只能兩人共享的小車。

E代表electricity,電力,也就是那個在車身上的黃色插頭...
真的太可愛了。

台灣做電動車的廠商不少,
為什麼都沒有人要開發,可以上路的兩人座用車呢?
這種未來絕對是路上大主流的交通工具,
為什麼在台灣都沒聲沒息呢?
電動車值得在經濟的downturn之時,用力投資與研發,
因為下一波誰都需要它!

美國的Mini E網站上,正在徵求想試駕的人,
當然人在台灣,我們無法成為試駕幸運兒,
不過,Mini E的網站可以好整以睱地讓我們欣賞,
推薦絕對要看Media Gallery內的照片和Video
(由於是flash網站,無法給直接連結,Media Gallery在All About Mini E的選項之下)。

延伸欣賞:Car and Driver:2009 Mini E at L.A. Auto Show


延伸舊文:真的很想買BMW電動車!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